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张江药谷:卡点中国创新药“C位”

第一财经APP 2018-07-02 21:10:22

作者:王悦    责编:胡军华

国家新药研发机构有30%来自张江,国家每年用于新药开发总预算的30%投入张江,全国一类创新药有30%产自张江。

“张江吸引了大批海归的研究人才、留学的学者,他们到张江来,创办了百十家科技型的创新企业,在张江形成了国内领先的、在国际上也很少见的一个科技园区,张江药谷,这是上海对国家作的一个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副总师陈凯先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他记忆中,二十年前,上海张江还只是“孤零零的几幢楼,遍地是黄土”。二十年过去了,中国的创新药正迎来最好的时代,而张江药谷可以说卡点在中国创新药版图的C位:国家新药研发机构有30%来自张江,国家每年用于新药开发总预算的30%投入张江,全国一类创新药有30%产自张江。

海归人才聚集张江

2017年9月20日晚间,来自张江的新锐创新药公司再鼎医药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成为了继百济神州后中国又一家得到华尔街资本认可的新锐创新药研发公司。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从选择在张江“落户”到完成上市,再鼎医药仅耗时3年。

再鼎医药还宣布其占地4000平方米的全球研发总部落地张江,这一研发中心将用于再鼎在本土研发全球新药,尤其是面向全球市场的免疫肿瘤药物。

“张江是中国生物制药创新的热土,再鼎的科学家们满怀梦想和激情,扎根张江,以智慧和勤奋践行着新药研发的‘中国智造’。”谈及再鼎的成功,再鼎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莹如此表示。

根据此前公布的再鼎医药的招股书数据,目前再鼎医药的在研产品管线已经有6个产品,其中来自GSK、赛诺菲以及UCB的3个产品再鼎医药均取得的是相关药品在全球的独家临床开发、注册、生产以及销售权,而与TESARO、PARATEK、BMS等合作的3个产品则取得的是大中华区权益,并且多项产品已经进入了临床研发的中后期。

杜莹将这一成功很大一部分归结为“人”的因素,在她眼中,再鼎医药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多数员工都是“海归”,其中9名高管全部在美国的大学深造过。“随着中国大量投入资源,寻求经济转型中的创新和高附加值,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机遇快速增加,这也将吸引更多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杜莹表示。

海归人才聚集是张江生物园区区别于国内其他生物药园区的一个显著特点。华领医药CEO陈力是最早一批来到张江“开荒”的海归。2004年,为了参与罗氏制药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建设,陈力从美国回到中国,而罗氏制药的研发中心就落地在张江,罗氏也是首个在张江“吃螃蟹”的跨国制药企业。

“在那时,我们这些从海外回来的人就和国内很多的科学家、企业家一起共同探讨在中国新药研发的一些机会和挑战,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很多机会。”陈力回忆。

数年后,陈力离开罗氏,创立了华领医药,并历经10年时间自主研发了重磅药物——全球首创糖尿病新药HMS5552,该药物有望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础用药。目前,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助力下,该药物已快速启动Ⅲ期临床,进入新药上市前的冲刺阶段,而华领医药的根据地,依旧在张江。

“从国外回到国内,在张江很多科学家一起探讨的氛围下,我们意识到中国有很多病是在欧美不大有的,或者是同样一种病,比如糖尿病,在欧美的发病原因和在中国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也就促生了我能够在中国,围绕我们中国患者的需求疾病的特征来研发新的产品、新的药物。”陈力说。

平台和配套是“助推器”

再鼎、华领的例子在张江并不少见,但仅有人才还不够,政策和产业环境是另一重要因素。

据陈凯先回忆,在当时为了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更迭,上海市、科技部、中科院三方合作,在张江共同打造了国家的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当时国家为了推动创新,就实施了一个‘1035’计划。”陈凯先说。

“1035计划”顾名思义,就是指自主创新10个药,再搭建5个药物筛选平台、5个药物安全评价中心以及5个药物临床研究中心。

在这一计划的推动之下,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搬迁到张江,和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共同承担了“1035计划”这一重要项目,随后第一个国家的新药筛选中心、第一个国家的药物的安全性评价中心也在张江建立起来。再随之复旦大学药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上药集团的研究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这些单位,纷纷向张江集聚。

陈凯先介绍,同时在张江建立了以药物的代谢中心、国家制剂的工程研究中心、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标准化中心等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中心,并逐渐构建我国药物创新的这样一些平台机制体系。

“这些机制平台体系的建设,最大的特点是技术先进,我们大幅度缩短了和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由国际上比较新的技术来装备我们的这样一些技术平台。”陈凯先说。

合全药业是这一平台的商业化代表。三年前,药明康德从纽交所私有化回归,合全药业打响了其“一拆三”资本运作的第一炮,率先实现了在国内资本市场新三板上市。

“其实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像华领这样的创新药研发机构,提供临床阶段的临床用药,以及新药上市以后的商业化生产,这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内容。这个工作有几个特点,一个是新,因为我们都一起做的是创新药,以前没有人做过,更买不到。第二要求质量很高,因为是药,质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第三个特点是时间紧,因为新药研发实际上是跟时间赛跑,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要开发出全新的生产工艺,然后生产出高质量的药品用于临床试验。”合全药业首席执行官陈民章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华领医药在张江的诞生地就是一座小洋楼,甚至没有生产设备和实验室,而距离华领医药仅半小时车程的合全药业,拥有累计8万多平方米的GMP(优良制造标准)生产基地,同时在美国圣地亚哥还设有一家生物制药和生物医学中心。

陈力和陈民章相信随着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出台,未来在张江,精于研发的企业可以专注于新药开发,深耕高端制药的平台企业专注于工艺研发和生产。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率先试行这种全新制度的张江医药,也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

根据浦东发改委的最新统计数据,在张江2016年生物医药行业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61家,增长8.9%。其中生物制品行业单位数最多,发展也较快,全年营收已超过80亿元,增速达到了23.6%。而生物医药配套服务业增速更是细分行业之冠,全年营收近60亿元,增速达到了91.6%。在知识产权方面,2016年张江生物医药企业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分别为1221个和630个,同比增长25.4%和2.3%,其中国际专利申请数232个,授权数84个,分别增长14.2%和71.4%;商标注册数225个,增长14.2%。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