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外资银行纷纷表示对中国金融市场和政策环境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并将充分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市场。
7月18日,在上海市政府举办的采访活动上,上海保监局副局长王晓东介绍,目前全国11家航运保险营运中心均在上海,航运保险中心建设、区域再保险中心建设和资金运用中心建设成为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建设的三个支柱。
上海银监局巡视员张光平则表示,近日,上海市对外公布了《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提出了100条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其中金融领域就有32条。
截至2018年6月末,上海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上海银行业整体5.5%的增速。
国民待遇与本地化
2018年4月27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银保监会”)公布了“银保监会加快落实银行业和保险业对外开放举措”,并同步印发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的通知》,明确扩大外资保险经纪机构经营范围。
同日,上海保监局正式为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办理《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换证手续,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获准扩展经营范围的外资保险经纪机构。
韦莱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汇智表示,此前外资保险经纪公司不能为个人客户及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保险经纪服务,而在牌照扩充之后,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可以为任何企业和个人提供保险经纪和风险管理服务。
5月9日,上海保监局根据申请完成了怡和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申请扩大经营范围的审核工作并为其换发许可证。
怡和保险经纪有限公司(JLT)总经理戎红钢介绍,此次经营范围的扩大将进一步丰富JLT在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从过去的服务“大型商业风险”扩展到为中国大陆境内所有公司及个人提供全方位的风险咨询、员工福利和保险经纪服务。目前外资保险经纪公司在中国已经完全享受“国民待遇”,外资和内资保险公司可以开展的业务范围完全一致。
王晓东介绍,除了扩大外资保险经纪机构的经营范围,6月19日,银保监会还明确,符合相关条件的外资主体还可以参与保险专业代理和保险巩固业务。
与此同时,外资银行也正在积极融入本地市场。近年来,上海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合作逐步增强,仅2017年一年,上海辖内外资法人银行与中资银行共计新开展合作项目13项,金额达895亿元,涉及银团贷款、债券承销与发行、资金托管等多个领域。
张光平表示,外资银行积极融入本地市场既符合外资银行的全球战略发展要求,又符合中国经济建设的需求。
4月27日,银保监会在《关于进一步放宽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可以依法开展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业务,无需获得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行政许可,应在开展业务后5个工作日内向监管机构报告。
上海银监局外资法人银行非现场处处长吴沁回答第一财经提问时表示,当前仅有个别外资银行拥有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B类主承销商资质。部分日资银行希望能取得该承销资格,并开展熊猫债承销。外资银行承销熊猫债有利于它们发挥境外客户的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境外机构到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债券。
上海银监局自贸区业务处处长王卓怀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未来在政府债券承销过程中,外资银行可能有更多的参与空间。
外资机构集聚上海
“上海作为金融和保险行业的中心,有很强的区位优势。无论从人才、资金、客户、市场和政策上对JLT都有很大的支持和利好。” 戎红钢表示,今年五月JLT已迁至上海,而早在今年年初,JLT营业执照就已经在上海完成注册。
外资银行方面,机构的集聚效应也在不断显现。截至2018年6月末,共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沪设立了机构,全球六大洲均有银行在上海设立营业性机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总数已达232家,较2001年末加入世贸组织初期的52家翻了两番多。
上海银监局巡视员张光平介绍称,上海银监局已于7月4日向摩洛哥外贸银行下发开业验收合格意见书;约旦阿拉伯银行公众有限公司于7月6日获批筹建上海分行,成为首家约旦地区银行在华营业性分支机构,并成为第三家在沪设立分行的中东地区银行。
截至2018年6月末,上海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达到1.53万亿元,同比增长12.6%,高于上海银行业整体5.5%的增速。另外,上海外资银行占上海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为10.2%,自2017年10月以来持续保持占比10%以上,这远高于在华外资银行占全国银行业资产不到2%的占比。
张光平表示,近日上海市对外公布了《上海市贯彻落实国家进一步扩大开放重大举措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行动方案》,提出了100条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其中金融领域就有32条,凸显了金融对外开放的重要性。
“在这一有利的大环境下,外资银行纷纷表示对中国金融市场和政策环境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并将充分把握中国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拓展业务,调动母行和自身的资源,发挥专业优势,深度参与中国金融市场,共同构建更加开放、互利共赢的金融市场环境。” 张光平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