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产经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世界500强车企谁最赚?6家中国车企净利为丰田6成

第一财经APP 2018-07-20 14:59:02

作者:杨海艳    责编:边长勇

上榜的中国车企中,3家车企净利率达到4%,剩余3家仅为1.5%-2%。

2018《财富》世界500强名单一公布,所有上榜的中国车企都先后对外发布喜报。与2017年的榜单相比,今年23家上榜的整车企业中,6家中国车企的名次较上一年均有所提升。

具体来看,上汽集团以1288.19亿美元的营业总收入位居总榜单第36名,在全球整车企业中位居第七,远超其它中国车企。吉利控股是唯一一家民营企业。2017年,吉利控股集团的汽车销量达到182万辆,营业收入达411.72亿美元,利润为18.2亿美元,在《财富》世界500强的总榜单名次也从之前的第343位上涨至第267位。

在上榜车企中,虽然中国车企的名次上涨速度最快,但与诸如丰田、大众、戴姆勒等跨国车企相比,中国车企在营收规模尤其是盈利上,与前者差距悬殊仍然巨大。

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丰田2017年虽然在销量上排列全球第三,但在营收和利润上依然雄踞老大的位置。2017年其营收达到2651.72亿美元,利润达到225.1亿美元,净利率达到8.5%。而在榜单上的中国车企,6家2017年的营收总额虽然达到4527.23亿美元,为丰田的1.7倍,但净利润总和仅为137.1亿美元,仅为丰田的6成。

500强车辆与零部件子榜单

大众利润不足丰田6成

不仅是中国车企,在全球车企中,丰田的盈利能力都让其余车企望尘莫及。大众2017年全球营收达到2600亿美元,与丰田相差无几,但其净利润仅为131亿美元,不足前者的60%。

不止是丰田,在全球范围内,日系车企的整体赚钱能力都让业内惊讶。比如雷诺,虽然其在上榜车企中排名仅位列第15位,营业收入仅为662.47亿美元,但净利率达到8.7%,净利润高达57.65亿美元,净利率与豪华车品牌宝马集团的相当。其营业收入与排名在其前面的中国一汽集团相比,少了3.3亿美元,但净利润却为前者的两倍。本田虽然在上榜车企中营收仅排在第6位,但其利润率达到6.8%,为上榜车企中净利润第二高的车企。而在上榜车企中排名最末位的斯巴鲁,其净利率也高达6.5%,超过榜单中排名第二位的大众汽车集团的5%。连主打车型为A级以及A0级小车的铃木汽车,其净利率都高达5.7%。

日系之外,全球盈利最强的车企自然是德系车。相对来说,两家豪华车集团戴姆勒和宝马集团的净利率较高,分别达到6.4%和8.7%。大众旗下虽然保时捷盈利能力在超豪华品牌中首屈一指,但集团整体利润率仅为5%。

虽然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但福特2017年全球净利润依然达到76亿美元,净利率达到4.8%。韩系车企中,现代和起亚的净利率分别为4.2%和1.8%。

吉利盈利最强

虽然上榜的中国车企数量达到6家,但整体盈利能力十分一般。上榜的6家车企中,虽然有3家利润率达到超过4%,分别是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以及吉利控股。但在上汽和一汽集团的利润贡献中,最大的贡献者并非来自自主品牌,而是旗下的合资车型。在上汽集团去年693.2万辆的整体销售业绩中,仅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以及上汽通用五菱三家的销量贡献就已经超过了620万辆,自主品牌乘用车以及商用车业务虽然较此前有所增长,但在整体销量贡献中占比不足10%,盈利贡献更是寥寥。一汽集团也不例外,集团利润基本上来自于旗下奥迪、一汽大众以及一汽丰田等合资车企。

严格对比,吉利算是所有上榜的中国车企中,盈利能力最强的企业。2017年,吉利控股的营业收入达到411.72亿美元,净利润为18.2亿美元。虽然在吉利控股的数据之中,也包含沃尔沃汽车的部分。但事实上,2017年,仅吉利汽车部分(不含沃尔沃汽车)销量达到124.7万辆,营业收入为927.61亿元,净利润达到106.34亿元。平均单车利润接近9000元。反观上汽集团,2017年净利润344亿元,平均单车利润仅为5000元左右。

吉利汽车的盈利改善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销售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与沃尔沃在技术研发、采购领域的协同带来的成本降低。据该公司此前对外发布的数据,近几年来,吉利汽车的平均单车售价已经达到8.5万元,部分车型的平均售价已经达到15万元。得益于自身的业绩提升以及收购沃尔沃带来的业绩增加,吉利控股自2012年入围财富500强榜单后,在短短7年间排名从当初的第475位上涨至当下的267位,攀升了208名。

剩余的3家上榜中国车企北汽集团虽然有合资公司北京奔驰,但净利率仅为2.2%,其余两家广汽集团的利润率仅2%,而东风利润率仅1.5%,与起亚一样,在上榜车企中垫底。

值得注意的是,在北汽、广汽以及东风三家汽车集团中,合资车企依然是重要的盈利来源,而即便如此,整体较低的利润率也暴露出国内大型汽车集团在自主盈利上的短板和不足。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