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水淡化设备年均市场容量约40亿美元,中国海水淡化设备未来十年投资规模将高达120-140亿元,海水淡化发展进入黄金十年。全球有海水淡化厂1.3万多座,海水淡化日产量约3500 万吨左右,解决全球1亿多人的供水问题。按照目前平均海水淡化设备7000元/吨/日的成本测算,中国按照未来10年海水淡化产能增加170万-200万吨/日来测算,未来十年海水淡化设备投资有望高达120-140亿元,行业有望进入高速增长期。目前淡化海水成本已降到4-5元/吨,大规模应用已经具备成本优势。相比南水北调,对于北方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在中国更具有现实价值。
目前,海水淡化方法已出现了数十种之多,但达到商业规模的主要有反渗透法(SWRO)和蒸馏法,也就是常说的“膜法”和“热法”,其中蒸馏淡化技术又分成多级闪蒸(MSF)、多效蒸馏(MED)和压汽蒸馏(VC),而适用于大型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只有反渗透法、多级闪蒸法和多效蒸馏法。
国际上海水淡化技术领先的公司主要是以色列的IDE 公司、法国的威立雅公司、新加坡凯发公司、日东电工集团和美国海德能公司等。我国海水淡化技术经过 40 多年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是继美、法、日、以色列等国之后研究和开发海水淡化先进技术的国家之一,已经完全掌握了反渗透法、蒸馏法两大主流海水淡化技术,设备造价比国外降低了30%—50%,吨水成本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为大规模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技术上来看,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的方法是反渗透法和低温多效蒸馏法,由于反渗透法具备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持续降低、耗能少等优势,是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
(综合申万和华泰联合报告整理)
随着氢能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拓展,目前,多地正加快建设加氢站,推广氢能汽车,加快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家指出,进一步深化自主创新,必须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双向奔赴。
2024年全国有海水淡化工程158个,工程规模285.6万吨/日。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年海水冷却用水量超过百亿吨。
从CAR-T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到RNA疗法(包括mRNA、siRNA、环状RNA等),上海正在逐年积累起细胞与基因治疗(CGT)药物研发制造服务领域的能力。
截至发稿,创新医疗涨停,爱朋医疗、倍益康涨超10%,际华集团、翔宇医疗等涨幅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