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毛利接近50%的行业 他提前布局强劲风口丨投资人说

第一财经2022-09-10 11:27:48

作者:高远    责编:赵伟

清新资本合伙人胡宇晨认为,氢能和动力电池很长一段时间将并行发展;动力电池更换周期来临,将催生新行业。
举报

清新资本合伙人 胡宇晨

从事投资⾏业20年,在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向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泛资源。曾在凯辉基⾦工作10年,担任合伙⼈、凯辉基⾦全球投委会成员,负责成长基金投资。

代表案例包括:爱德曼氢能、北新新能源、万物新生(RERE)、爱分类爱回收等。

胡先生拥有上海交通⼤学本科学位,中欧国际⼯商学院EMBA,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学位。

 

氢能和动力电池很长一段时间将并行发展

第一财经:感谢胡总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我们看到在新能源领域当中,马斯克是看衰氢能源的应用前景的,你们也投了相关的产业,您认为目前氢能源它的安全性问题怎么来解决?在民用级别的市场的机会究竟是什么?

清新资本:我们觉得氢能和电池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应该是一个并行的方案,可能电池会更加多的应用于民用市场,氢能更多的会运用于商用市场。

第一,氢能的优点可能是它的续航里程比较长,因为电池的续航里程普遍在400~500公里,氢能大概在1000公里以上。第二,从载重量的角度来看,如果用重卡去装配电池的话,可能要300度以上的电池包,电池它本身的重量就很重,所以无法承担远距离的运输。我们觉得氢能是在这方面有很大的一个优势。第三,从环保的角度来说,我们觉得氢能在这方面的优势可能更大,对环境是零污染的。所以从这方面来说,我们觉得氢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是由于成本的原因,因为锂电池现在成本已经降得非常低,氢能还在降本的过程中,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双方会并行,最终我们觉得可能氢能会是更有优势的一个方案。从环保的角度。

您刚刚提到的一个安全问题,氢本身是自然界当中最轻的一个气体,所以它的逃逸速度大概是汽油的12倍以上,如果一旦发生泄露等等,它是最快逃逸的一个气体,要比汽油快很多。所以除非是完全密闭的环境下,只要是有一点非密闭,这个气体就会马上逃逸,不会产生这种火灾或者爆炸的情形。然后全球范围应该现在有4~5万辆的一个氢燃料电池车的运行,到目前为止没有听过一个安全性的事故的报道。

丰田最新推出的MIRAI二代的氢能车,这次2022冬奥会的时候,丰田也赞助了一批给冬奥会使用,它的续航里程应该在850公里,如果按照北京的加氢站,70兆帕一公斤大概在70元左右,折算下来每公里的成本大概在7毛人民币左右,比油价稍微贵一点比较接近,所以从经济性上已经是能够使用了。再有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我们觉得民用化的趋势也会开始呈现。

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利用刚启步 前景广阔

第一财经 :动力电池的再生利用降解是一个特别大的难题,甚至有的评论也是认为它都影响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的判断,你们也投了相关的产业,未来在这个领域当中比较确定的市场的机会,是否仍然只局限在金属回收领域?

清新资本:我们认为整个电池的一个产业链它是非常长的。再生利用中的电池拆解金属体只是最末端的一个环节。其实在它之前会有一个梯次利用的环节,在国内也是刚刚开始。

从动力电池这个角度来说,目前比较主流的磷酸铁锂的方案,这个是非常成熟的一个方案,各大新能源厂商都在推,所以这个未来会是一个主要的电池产品的品种。当它在新能源车上使用几年以后,它会有能量密度的一个衰减,所以下一个应用的场景就是储能。它能够实现两侧包括当中传输环节的一个平缓、平衡,包括国家做了很多电力市场化的改革的一些政策,使得储能有自己的盈利模式了,使得经济账可以算得过来了,所以储能这个行业就发展得很快。

我们也投资了在储能板块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家企业,它是可以使用梯次电池来做储能设施的,存储能源包括未来的发电。其实再往下还是有很多继续梯次利用的场景,比如说储能利用完的电池可以去放到低速车上,再往下可以做一些比如说电信基站或者是发电站的一些备电。一直到最后,等这块电池走完它的生命周期的时候,就可以进入我们叫再生利用,把里面的重金属等等都提炼出来,供给新电池的制造。这样整个产业链就可以把动力电池的生命周期完全覆盖,形成一个有效的真正的所谓的循环利用的这么一个产业。

动力电池更换周期来临 将催生新行业

第一财经:目前新能源汽车当中它的燃料电池几乎占了成本的40%还要多,在未来这5~6年当中是否会集中迎来新能源汽车电池更换的这样一个潮流?未来是否会出现一个技术突破的这样一个可能改变这种发展路径呢?

清新资本:新能源车的普及率其实是超出所有人的预估,整个新能源车的一个渗透率和市场的覆盖率增速是非常快的。这当中可能还要分成民用和商用场景,其中商用车的更换周期可能会更快,因为商用车它的行驶里程是比民用车大很多,一般民用车平均下来可能每辆车一年就1.5万到2万公里的一个里程,但商用车比如说这些物流车、重卡等等一年在10万到20万公里以上。

第二,它的能量电池包要比民用的大很多,一般重卡都是300度以上的电包,民用车平均50度,所以商用车的替换的周期可能会更短,所以一方面是商用车的替换,一方面是民用车的替换,所以动力电池替换周期会很快。

从去年开始我们其实已经意识到,因为我们投资的电池拆解的工厂,从去年开始整个淘汰下来的电池的数量开始增加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周期开始来临了,这个周期来临以后,结合我刚刚说的一个电池的梯次利用,整个的电池产业链从头到尾就开始可以慢慢形成了。

不同技术及供应链体系将处于互补共存状态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包括行业都有一种路径的依赖,比如说在20多年前,日本丰田就已经有了油电混合的丰田普瑞斯进入中国市场,但它却没有成为后来的电动汽车的老大。您觉得如果在未来氢能去替代电能汽车的过程当中,是否也会遇到路径依赖的这样一个对于产业发展和迭代更新的一种影响?您是否会有这种担心?

清新资本:我不太担心这一点。我觉得这是完全两条技术路径。背后的技术和它的供应链的体系是相对来说分离的。像特斯拉甚至它的座椅都是它自己重新设计和生产的,它都没有采购原来燃油车的座椅,因为它是用水冷来制冷的,电动车不得不自建一套自己的技术和供应链的体系。

经过这10至20年的发展,电动车整个的供应链我觉得已经相对成熟了。包括中国在这方面大力的投入,所以有“蔚小理”,包括上汽、广汽、北汽这些国家队,共同打造了一套电动的一个体系。氢能我刚刚提到是在原来的燃油车体系上做一个升级,所以我觉得这完全是两套供应链的体系和技术路径,但这两套又非常互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觉得会是一个共存的状态。

循环经济产业 中国有大体量和优势

第一财经:你们很早其实就投了在ESG领域当中的万物新生的这样一个赛道。当时整个的ESG包括双碳都没有形成一个规模和概念,您当时怎么去说服投资人去相信您未来的这样一个投资的机会?

清新资本:很难说服。对,因为这个是一个中国独有的模式。以前美元基金的投资思路相对来说简单,就是会参照欧美的所谓的成功案例,一般会去对比欧美的同行业的公司,在中国寻找最有潜力、增速最快的标的。

但是你会看到2015年、2016年以后,中国创新型的模式越来越多,因为中国的互联网渗透率、电商的发展等,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的模式,所以你很难在欧美找到一个对标。

但是从逻辑上去分析也会发现中国会形成它自己独有的一个大的市场。因为中国是最大的一个消费国家,比如说手机,中国一年要卖5000万部以上的手机,在全球可能占到1/3以上的一个占比,包括其他各种各样的消费品牌,中国都是一个最大的消费地。从回收、循环的角度,中国就变成最大的一个供给侧。

原来的商业模式是B to C企业制造完了,然后销售给C端,供给是从B到C的,但是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看,它的模式是反的,它变成C to B的一个模式。因为绝大部分的库存或者产品它是在C端手里,从二手产品的角度,像二手车包括以后的二手新能源车、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它的最大的供给侧都变成C端,它成为一个供应链的入口,所以这一方面就变成循环经济的起点。

中国在这方面肯定是最有机会的,中国应该是所有二手产品最大的一个货源地,所以其实中国去主导循环经济,去发展循环经济是最合适的。又结合刚刚说到双碳的背景,就是循环利用、减少消耗,其实是实现双碳的一个重要路径。一方面开源、一方面节流,循环经济是节流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

更简单更商业化地来做生活垃圾回收产业

第一财经:我们也看到你们很早就布局了在生活回收类的这样一个赛道,这也是目前很多城市治理当中的一个特别大的难题。如果说这个问题解决了,它能够解决这个城市当中很多回收分类的难题,如果不能解决的话,您认为目前它的难题究竟在哪里?如果能够很好的解决的话,这一业务是否可以走向政府采购的范畴?

清新资本:确实垃圾分类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是困扰中国很多年的问题。我们的商业逻辑也比较简单,我们还是希望把这个事情做得越简单越好;第二、越商业化越好。所以我们在推“爱分类”这个模式的时候也是着重这两点。

第一,就是把整个的分类变得非常简单。政府可能是推行4分类,比如在上海是4分类,干湿、有害、可回收物。我们就扩大可回收物的范围品种。其实在我们进驻的小区实现了相对的“两分类”。对老百姓来说,它就是能够卖钱的垃圾和不能卖钱的垃圾。因为我们是实行有偿回收的,而且我们回收的品类非常多,纸、塑料、二手衣物、废旧金属等等,所以基本上老百姓不能卖钱的垃圾主要是湿垃圾,剩下的东西全都可以卖给我们。

而且他在投递的过程当中是不需要去进行分类的,他一股脑可以投到我的机器内,分类是我们在自己的后端分拣厂去实现的。因为我们是称重计费,一公斤一块钱实时的到达投递者的微信账户当中去,这样老百姓整个的投递过程就非常轻松,然后我们通过快两年的发展已经进驻了全国32个城市,所以它的密度已经非常高了。

第二,市场化。我们是一直坚持做一个闭环,实现整个闭环的一个盈利性,我们前端回收,自建的物流体系,在末端做精细化的分拣,甚至目前在做深加工,使垃圾分类变成一个盈利的生意。

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接近50%的毛利率,而且这方面我们都是通过社会化的投资来实现的,并没有去主动的问政府要求各种各样的补贴或者财政支出。完全是一个在各地都是以招商引资、投资的方式去推进的,没有给政府去增加负担,对政府来说它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

循环经济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第一财经:再回收这个领域当中也有央企,比如说中国再生集团,你们的业务跟他们的交织、区别以及融合点究竟在哪里?

清新资本:可能会有一些合作点。未来随着规模的扩大,因为我们可能做的会更细,因为我们是最贴近C端的,我们是从每家每户的家庭当中去回收这些可再生物的,所以我们把整个链条会做得非常细。

另外我们实现了一个闭环,我们从每家每户收到的这些可再生物,最终变成了工业的基础原材料,塑料粒子、塑料切片,包括基本的纺织原料、白面布、废旧金属等等,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闭环。下游的应用我们也看到了,现在国外的,欧美它是有立法,它所有的包装物需要加入30%的可循环材料。中国我觉得也很快政府会推行这些事情。

有些企业我看到有自发性的行为了,一些中国的第一梯队的快消品公司,它非常自觉的在包装物里加入循环材料或它本身使用循环材料,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产业链会很快的去形成。我们能做的就是把C端这一块做好,但其实可循环材料涉及的场景还很多,有B端、有工业端的等等,这些是有待于各种企业国企、民企共同去参与,把所有的场景去进行一个全面化的覆盖。所以我们只是在其中做很小的一块事情。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