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头脑风暴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又是一年丰收季丨头脑风暴

第一财经2022-10-13 12:23:14

责编:葛伊

举报

本期精彩看点:

1、极端气候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与挑战?

2、今年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罕见高温干旱,我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抗旱保丰收?

3、在极端天气的考验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转型方向是什么?

4、如何用好保险和期货等金融手段,增强“三农”抗御风险的能力?

5、当全球粮食供需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加,我们如何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稻谷黄,秋收忙,又是一年丰收季。秋分前后,正是秋收的最佳时期,许多谷物和大批的水果多在此时收割或采摘。因此,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农业的丰收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1949年粮食产量仅有2263.7亿斤,到1978年提高到6095.3亿斤,再到202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7万亿斤。我国成功地解决了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近两年更是在抗疫中迎来丰收季。

但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愈发频繁,台风、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频发。2022年夏,我国也经历了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最强高温过程,气温突破40℃的城市比比皆是。极端气候的出现影响最深远,威胁最大的还是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据研究,全球平均气温每升高1℃,会导致小麦减产6.0%,水稻减产3.2%,玉米减产7.4%,大豆减产3.1%。因此《头脑风暴》也在丰收季来临之际,邀请各方专家与农户代表,对极端气候下的粮食生产与战略布局进行深入探讨。

罗利军——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首席科学家

有一点就是提前布局,今年碰到这种高温干旱的情况,一般的水稻和节水抗旱稻,节水抗旱稻的减产幅度要小很多。比如说节水抗旱稻减产10%,甚至有的是稳产,但是相比对照品种,比如说不抗旱的水稻,减产50%甚至60%,甚至颗粒无收,为什么有这个对比?就是十年前,二十年前我们就有布局,它的品种,放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它的减产幅度就小很多,这就是科学的贡献。

宋永久——上海齐茂粮食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今年咱们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主要是连续的高温,我们经常灌水,但是灌水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花粉出来的时候,马上给你吹干,所以它授粉授不到。虽然晚上稍微低一点,但是实际上空气中的湿度几乎没有,所以造成这个结实率就非常低了。

胡小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今年面对这样的极端高温天气,第一可能要有一个预警,应该说预警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农业生产越来越依靠气象的判断。第二个的话,科技的支撑,刚才提到的节能抗旱稻,或者说专门的旱稻。另外,要顺应自然,选择更多其它的补救方式,这个品种季节过去了,我们就换一个品种、种类来发展。但极端天气的影响,需要大家引起高度重视。

蒋洪艳——银河期货大宗商品研究所副所长

只要出现极端天气的话,造成的危害就是不可逆的,在灾前,灾中我们处理不了了,灾后我们怎么应对这个经济损失,其实可以采取一些保险措施。所以应运而生的就是已经推广了七

年“保险+期货”。通过跟合作社、保险公司和我们期货公司形成一种定制的产品,比如说价格险、收入险,这样来弥补种植户或者合作社的经济损失。

张春蔚——财经评论员

我会觉得目前的极端天气,目前的减产都是好事,为什么?因为它是在我们可以应对之中的。如果它是在我们特别困难的时候出现这些问题,那就是雪上加霜。但是在我们已经十几年增产增收的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有能力去调整和应对。所以我就觉得出现问题不可怕,尤其是在我们有余力,有积累的情况下去解决问题,是我们更值得关注的。

李论——熊猫资本创始合伙人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大量的我们叫可控农业的建设,最简单的可控农业就是大家理解的温室大棚,非常好地解决了我们大量的比如说绿色蔬菜的生产问题。我们也越来越多地在设施农业当中把农业生产变得越来越接近工业化,那么这样一个标准可控,能够让我们在一个光温气水肥各方面农业综合条件都在人为可控的情况下,完成高效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

总编辑评论——

杨宇东——第一财经总编辑

极端气候不是偶然现象,今后很可能频发,所以对于因此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我们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那么解决之道在哪里?除了通过农业技术手段提高对抗极端气候之外,人的积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核心要素。在2021年国内实现粮食生产“十八连丰”的背景下,要想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就要充分调动占绝对比例的小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只有农民愿意种粮,粮食产量才有保障,饭碗才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在积极性的调动上,一是国家的政策性补贴要持续,二是如何提高经营规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民种粮专业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等。总之,战略上的重视,需要战术上的保障,任何产业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我们必须尊重这些规律,才能发展好这些产业,真正保障好我们的民生。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