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是人类抗击癌症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然而,这类疗法也有其局限性。因此,许多公司纷纷开始探索开发新一代肿瘤免疫疗法,为那些大约70%对PD-1/PD-L1抑制剂无应答,或产生耐药的全球肿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而科望医药就是这个赛道中备受瞩目的一家公司。那么,新一代肿瘤免疫疗法的研发难点在哪?科望医药在这个领域又是如何建立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护城河”?点击视频,来看看科望医药如何为全球市场做创新药。
以下是第一财经采访实录:
第一财经:在新一代肿瘤免疫疗法的研发创新中,公司目前的研发目标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进展?
科望医药:肿瘤免疫是我们独专的一个领域。现在有一些药物已经在市场里边,PD-1/PD-L1这些药物能够满足一些需求,但真正能够得到应答的还是20-30%的患者,所以利用人体自身先天性免疫去对抗肿瘤,这还是一个很广的赛道。科望医药专注的是很独特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现在在肿瘤微环境里边,利用生物学的特点,去掉肿瘤微环境中一些抑制性分子,这样能把杀伤肿瘤的细胞能力充分释放出来,能让肿瘤微环境活化起来,这样的话能够把各方面因素调动起来,让T细胞和巨噬细胞能够起到它充分的作用。我们在巨噬细胞和天然免疫这个方面,做了很多的世界级的开发和研究。
第一财经:在国内的生产和研发布局是怎样的,接下来的规划是什么?
科望医药:公司一直致力于全球化的自主研发创新,我们研发中心在上海张江,这里专注我们的多个管线,我们科望医药提出来“一年一分子”的研发目标,我们研发的团队一直在坚持这个目标,这是自始至终向全世界患者展现的研发能力。
第一财经:对于公司而言,把研发中心设立在上海的原因是什么?上海的产业环境给公司发展带来了哪些支持?
科望医药:人才在上海,尤其在张江聚集,应当是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最大的一个优势,从本土企业的成长到跨国企业人才提供。另外是地方政策的导向,上海浦东出台了生物药方面的立法,国家的药品审查长三角分中心也是在张江成立,给地区的审查提供很多方便。人才政策、居住政策各方面有很多红利。我觉得从建造一个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系统来看,上海从交通的便利,信息的便利,人才聚集到资本聚集,应当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第一财经:依托于上海的产业政策环境,公司接下来如何进行全球化的研发创新布局?
科望医药:科望医药一直致力于肿瘤免疫研发的自主创新和全球化发展,今年的重点就是,我们第一要聚焦我们的管线;第二全球化发展要更进一步拓展;第三点就是在中国产业政策环境里边,营造一个全球化自主研发创新的生态系统,所以我们广泛地自主创新和对外合作,接下来会进行很强的一个布局。
来自新西兰的多位患者,在中国上海,用最先进的CAR-T细胞疗法,治疗血液瘤获得显著疗效。在全球,掌握该疗法的只有中美两国,而中国的价格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多 家研发企业来自浦东。
上海临床资源丰富,创新药企集聚。在加紧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高地进程中,推动临床研究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是一项重要抓手。浦东就涌现了CAR-T、CAR-NK等新治疗手法,治疗曾经的顽疾“红斑狼疮”,让患者在临床试验中重获新生,让前沿科技走出实验室,让创新成果照进现实,让每个生命都有尊严地拥抱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