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头脑风暴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拓展剧场经济新空间丨头脑风暴

第一财经2022-11-28 13:54:29

责编:程蕾

举报

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剧场行业的冲击毋庸置疑,但在演艺资源聚集、文旅资源优质的上海,观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持续助推着演出市场的复苏。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规模达335.85 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同比增长27.76%。街头巷尾的剧场越来越多,成为别具特色的文艺地标。当今时代,数字技术发展迅速,通过手机、电视、电脑等,人们能看到各种形式的“表演”,为什么还仍然选择走进剧院和剧场呢?城市中的剧场对于观众来说意味着什么?对城市而言又有怎样的价值?

精彩看点

1、城市为什么需要剧场文化?

2、剧场演出如何“叫好”又“叫座”?

3、剧场经济未来还有哪些发展途径?

嘉宾精彩语录

马晨骋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不眠之夜》上海版制作人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线上的消费形态,大家可能吃个饭都不需要去餐厅了,点个外卖就行了,然后见个面其实也不需要见面了,可能视频就行了,但其实剧院它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去线下的一个理由,去和大家见面的一个理由,是一种体验,是一种陪伴。我跟好朋友好久没见了,那我们是不是找个理由一起见个面,可能看戏就是一个非常愉快而且非常体面的一个理由,之后也会有各种各样的衍生的一些线下见面的方式,比如说看完戏之后可以去喝一杯,聊聊天。最早的时候,其实我们整个《不眠之夜》那栋楼,它其实是个烂尾楼,周边的餐厅、酒吧其实并没有那么多,但事实上只要我剧院开,我们周边的餐厅、酒吧,还有包括街上的人流就会越来越多,剧院它其实代表着是一个城市的活力,也代表着生态的一个健康的发展。

贺晓曦

笑果文化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我们一直还是有一个使命吧,就是当提到一个城市的时候你会自然地想到某种文化产品,我们会希望这种表达的方式会成为跟这个城市深度契合的一种名片式的东西。我们作为内容提供方,其实核心的是给观众提供一个娱乐消费体验,给到观众更多去跟你互动和玩乐的理由,从心理上来讲也好,从情绪上来讲也好,它给你的亲近感也会更重,你首先能抢到票你就很开心,你就会去晒朋友圈,你去看的攻略,包括你看完之后有图片去分享。人是需要寻找共鸣、心理共振、同频这样的一种社会性动物,其实我觉得戏剧跟大家一起欣赏,一起看一个好的内容,是亘古不变的非常底层的一个需求。

张洁

上海文化广场总经理

其实文化广场对于自己这一个“叫好”又“叫座”,我们是提出一个Slogan,是“为观众选一部好戏”,这是不是叫好又叫座?但是这个Slogan这两年在变化,从“为观众选一部好戏”,到“为观众做一部好戏”。这是剧院的核心产品的一个特征,就是低频、高客单价和稳定输出。那作为综合类的剧院来说,你稳定输出的是什么?我们自己在疫后做了两部爆款类的剧目,一部是今年年初的《粉丝来信》,一部是马上要开演,开票即售罄的《基督山伯爵》,那其实我刚才说是一个窗口期,这个时候就显示就是马太效应,就是你需要的是什么,原来是供需之间有更多的遴选,但你现在没有更多的遴选了。

陈西加

华人梦想、华人时代总裁、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总经理

由于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它的区位,在奉贤这样一个远郊的位置,所以我们打造了一种新的模式,所谓的微度假观影的模式。就比如说我们在市中心的剧院,那你基本上下了班过去去看,那它包括停车什么,多少会有一分疲惫。我们的微度假剧场因为你知道它远,你一定会留出相应的时间跑到这个剧场,然后你会带有一个更悠闲的感觉。同时我们的剧场也算是上海最大的一个剧场,占地7万方,有自己的森林和水系,你会有不一样的独特体验。作为一个当地的一个城市名片去赋能当地的旅游经济。你的生活跟这个地方是发生着关系的,是息息相关的。你早上起来我们有特别棒的森林剧院,然后下午可以在我们这听听演讲,还有我们做的声探剧场,像这些都是滚动的营业,晚上我们也有餐厅,听一些Live house这样的歌。

宋扬

上海大剧院总经理助理、上海西岸文化副总经理

剧场它其实是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景,我不妨就分享两个非常精彩的瞬间吧,我们今年做了东方美学舞台系列,做了昆曲《牡丹亭》,我就发现有一些年轻人是穿着汉服一起来看《牡丹亭》的,就是他们在这样一个场景找到了彼此。然后再说到去年3月份,我们做了一个话剧叫《狂人日记》,演出结束后已经快12点了,年轻的观众们在人民大道在等车的时候互相不认识,他们开始攀谈起来,然后就有人跟我说他以前是在英国待过的,他说此情此景以前只有在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才看到,然后就这样陌生人们开始就这个剧开始攀谈起来。我觉得这个就是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的一个场景,对于这个城市,对于人来讲都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文化记忆,这是很有意义的。

张世东

普德赋亚洲高级副总裁

我觉得这个易获性和仪式感其实是不可兼得的,剧场可能是一个再好不过的约会文化的圣地了,只是我觉得越仪式化强,它的效果越好。我其实把这个问题跟我们法国的创意团队讨论,他们觉得,什么东西是我们最核心的东西,他们就说要创造一个深刻的情绪体验,只要你感受到你一定会去的,而且你会为它做好准备的。我们能让这些年轻人去打卡,年轻人也越来越接受,也需要这样仪式感,我们觉得可能只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是不是我们能拿出高水平、高质量的东西来吸引大家到剧场,我并不担心他们不来。

王国伟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上海戏剧学院客座教授

剧场实际上就是经营内容和空间,未来的剧场你必须要有四个点。第一,要递进化,它有什么样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那么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打开边界,重构边界。第二,每个剧场要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要场景化,你怎么有你独特的场景化。第三个要活态化,因为剧场是跟人互动的地方,要让人走进来,那要活态化,那么活态化是根据内容,根据场景和业态有关。最后一个是最重要的,要社区化,特别我把它又叫做沙龙化,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兴趣,共同走到一起创造它的价值观。我一直在讲上海为什么现在提出要做人文城市,我们说城市化的过程,从工业城市到经济城市,到智慧城市,现在说最高标准人文城市,回到人本位,为人的健康成长创造最好的剧场,这是我们的目的。

陈小怪

走起APP联合创始人、周末做啥主理人

大概六七年前,上海有一个虹桥天地的商场,其实它们有很大的面积是做了一个剧场,当时一直在找一个驻场的演出,就是你做一个带周边,带游乐城,带所有的衍生经济的一个剧场。第二个,其实我看到的就是梅赛德斯奔驰中心,这两年因为没有演唱会,我会发现里面有很多餐厅,有很多商场,它其实就把剧场往大了想,剧场里就是一个商场,就是一个商业空间。第三个其实就是笑果在新天地做的那个剧场,那个商场本来不是特别火,但是笑果招进去之后确实我感觉把里面的餐厅也好,里面的一些周边也好,带火了,那就是把剧场缩小,缩小之后去往一个商业空间里填,这也是一种方法。这两种要么就往大了做,要么就往小了做。

总编辑评论

杨宇东

第一财经总编辑

首先要强调的是人们离不开现场,离不开现场的互动,这是人性所在,数字化带来了很多便捷,也扼杀了人的基本能力,阻碍了正常的面对面交流;同时,戏剧演出也是人类摆脱现实世界,得以梦想、共情的重要方式,延续了上千年,尤其是在人类被物化被工具化的时代,这种精神需求更加迫切。所以我不担心这个市场,不用去呼吁观众回到剧场,现在的问题是供给不足,只要有高质量的演出,一定有票房。难点是除了疫情防控之外,我们怎么做好财务上的平衡;还有就是剧场模式的最大特点是现场,就必然是分散的,不可能一场演出像互联网直播有百万级千万级的观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超级大城市的出现,以及都市圈的建设,城市的半径越来越大,演出场所也越建越多,每个区都有大型的剧场,但是市中心不愁票房,偏远一些的城区怎么办,光有很好的硬件没有高质量的演出,演出能不能去到郊区,这也是票房上的悖论,需要找到好的模式。最后就是剧场经济确实有一个重要的点,就是形成更好的业态和模式,更多衍生的服务和观众体验,就像现在很多书店图书馆的进化一样,能够让观众停留时间更长,体验更丰富,这一定是必由之路。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