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在实地探访国内首家专注于钠离子电池开发与制造的企业中科海钠时了解到,钠离子虽然寿命长、充电快,但是由于能量密度低,所以不太可能应用到手机当中。对于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未来的改进,中科海钠市场总监康利斌表示,虽然超过锂离子电池仍有困难,但中科海钠规划在明年达到140-160wh/kg的水平,后年达到160-180wh/kg,未来后续可能达到200wh/kg。
近日,固态电池产业链上多家企业陆续发布新款材料与电池产品,固态电池量产“装车”能否加速实现?第一财经记者在2025深圳国际电池技术展览会上采访发现,金羽新能、欣旺达、贝特瑞等多家企业,陆续推出固态电池相关产品,但目前尚未规模化量产,材料环节也处于小批量认证和测试阶段,同时,电芯和材料成本仍高于常规产品。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受制于成本问题,相比于“装车”,固态电池在3C数码及低空领域或将率先得到应用。
一粒食盐如何变身新能源电池?2025上海车展给你答案。在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当下,电池储能和补能的技术创新至关重要。在本届车展的供应链展区,新能源储能和补能领域的供应商纷纷带着他们最前沿的技术集中亮相。从钠新电池的突破到双核电池的创新,从圆柱电池的优化到液冷超充技术的升级,技术突破正逐步改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轨迹,为整个产业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