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导语
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来说2023年是个非常特殊的一年,走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无数坚守者们仍旧在奋力拼搏着。时至今日,你还会选择创业吗?
中小企业活,则社会经济活;中小企业兴,则社会经济兴。目前,我国企业户数超过4800万户。其中,中小微企业占比95%以上。
然而,中小企业的生存之路布满荆棘坎坷,不少企业没能挺过,最终无奈闭门,不少创业者纷纷表示如今的创业之路异常艰难,尽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活了下来,也会遍体鳞伤。
那么,作为企业家、作为年轻人,2023年,你还会创业吗?在2023年创业,我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本期节目与您共同探讨。
②精彩语录
01创业者
夏海兵——上海秉匠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我觉得吸引我创业的地方在于我能力范围之内,我还是希望能够推动我们行业的进步。我在刚毕业的阶段,那时候感觉自己啥事都可以做,那时候我是看到了这个行业确实存在很大的机会,在于数字化未来是一个很大的空间。我也是因为在企业里面,见识到了这样一个机会,那么我认为这个机会是非常适合我的,所以我就果断选择了创业。
张晶晶——木兰图创新咨询创始人
评估好你对创业风险承受能力的前提下,那么你可以大胆去尝试,因为创业这条路一方面真的是九死一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但另外一方面,如果你评估好了自己对于创业风险的承受能力的话,即使你创业不成功,你重新回顾,这段经历其实真的是非常见自己、见天地、见终生的经历。
刘峰——上海鱼非鱼 淘小馆餐饮联合创始人
这两年我认为是非常非常艰难的。最难的时候是我们基本上比较大型的购物中心,租金的压力很高。我也非常认可,就是机会总是给做好准备的人,我看到了今年的希望,我又创业了,我看到了直播的机会,擅长用我人生的经历去做直播,所以刚才我上来说人生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就是在极致的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意义。
卢亮——J Fit上海连锁健身工作室创始人
在创业初期,我自以为一个核心的人员离开了,并把我的会员带走,在我的店旁边200米的地方开了一家店,坦白说我很生气,但是回头想一下我是有问题的,因为尝到那一波红利了,感受了躺赢的过程,是缺少思考的,没有一个很好的晋升机制,没有和这些会员有更多的黏性,我觉得自己的问题是更大的。
02资深企业家
胡海平——师董会董事长、晖阳新能源董事长
马云投入电子商务,他就看到了互联网机会,所以一定线上会取代线下,所以眼光一定要超前,你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第二是诚信,我杉杉总裁不做了,出来以后,那为什么老部下愿意再跟着我,外面的人愿意跟着你,相信你的诚信。第三是胸怀,因为不同的阶段一定要有不同的人,这个是要分享利益,甚至要缘。当初刘备、诸葛亮就三顾茅庐,跟供应商合作,把下游客户各方面的关系都要平衡,要处理,这个胸怀太难,但说起来很容易。
兰刚——私董功场创始人
我觉得中国创业者的心态会变成真正是因热爱而创业,不仅是说热爱这个创业带来的一种成就感,其实更多是因为他热爱创业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他认为一眼看穿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他觉得这是天下最无趣的人生。第二个热爱是说他不仅仅满足于创业带来的财富,而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情非我不可,哪怕他最后没有上市,但是我做了一件对社会有足够影响力的事情,我也觉得我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
姜凯——中华对冲基金、凯资本主席
我觉得就像女排精神一样——拼搏,让你的全身心都拼进去,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成功的秘密,也就是拼,拼了才会有机遇,有一句话叫天道酬勤,不管项目好也好,坏也好,好的项目你不拼不会成功,坏的项目你拼了你可能会成功。
03评论员
钱学锋——汉理资本创始人、A轮学堂创办院长
其实真正的创业者,你根本就不用去问他什么时候创业,当一个创业者他想创业的时候,他是夜不能寐,朝思暮想,早上唤醒他的不是闹钟,是梦想。有一个很大的误解,大家都觉得我出来做老大才是创业,实际上面我说大错特错,尤其是年轻人、大学生,我说什么叫创业,蔡崇信,他当年去作为投资人去到阿里巴巴做尽调的时候,居然决定要加入这家公司,从50万美元的年薪,他愿意接受500块人民币的月薪,然后成为他的联合创始人、合伙人,我觉得是巨大的成功,这难道不是创业吗?
孙金云——复旦青年创业家教育与研究发展中心主任
大部分创业都是误会,创业者都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外部的不确定当中努力提高人生的均值,最后发现大家都只提高了人生的方差,所以这些都是创业当中我们看到的一些谬误,为什么他们还想去创业?我觉得关键点在于创业者他喜欢去迎接那个外部的高度不确定性,通过探究付出努力,去找到最后的答案,所以像这样一种拥抱不确定性的心态,是创业者身上与生俱来的,最本质的东西,也许我们可以把那个东西叫梦想。
③播出时间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
本周日晚(3月19日)22点,第一财经电视、网端,同步放送!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数字分身)在本期《头脑风暴》节目中,就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进程,以及在“智能化”下半场面临的诸多挑战等方面,给出了全面且深刻的建议。 他认为,技术领先只是起点,全球化进程需直面文化与资金的壁垒。唯有坚守质量,深耕本地化,才能实现国际市场的长期领航。 《智能汽车:如何跑赢全球“竞速赛”?》本周日晚22:00,第一财经电视、网端同步播出,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