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经贸关系再起波澜,大国博弈下中国外贸行业一线会有怎样的应对?正在举行的第138届广交会无疑是观察的绝佳窗口。第一财经记者实探展会发现,临近圣诞旺季,跨国物流短期压力较为明显。但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美国市场长期不确定性压力下,已深度转向新兴市场。某新能源汽车企业外贸负责人表示,全球营收不降反增,欧洲市场增长超过25%。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近日美方宣布,10月14日起,对进入美国港口的中国拥有、运营或建造的船舶,以及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额外费用。有外贸公司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因他们可以通过货运代理选择运送船只,所以预期并不会对公司产生太大的实际影响。业内预估,若该项规定正式落地后,中国船舶运货到美国平均每个集装箱的运费将上涨超1000美金。
近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逼近7.1,创下年内新低,较上半年显著走强,企业结汇策略也因此迎来密集调整。相关出口服务商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若人民币进一步升值至7.1-7.0区间,中小外贸企业利润可能减少20%左右。面对汇率波动,企业正通过多币种结算、即时结汇、远期锁汇等组合策略应对汇兑风险。
从4月单方面宣布征收“对等关税”,到承认对华高关税“过高且不可持续”,美国贸易政策的反复,正在加剧全球市场不确定性。而在这片波动中,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浙江义乌的7万余家外贸商户,订单洽谈依旧繁忙。面对外部环境变化,他们如何通过在动态调整中持续释放活力?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