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东莞民营制造业如何实现“增长”话题引起广泛关注。近日,记者走访了东莞装备制造、机械设备、数控机床、服装纺织等不同类型的六家民营企业。通过走访记者了解到,为了破解增长难题,各家民营企业各显身手,他们有的着力降本增效、有的向研发要效益、有的通过数字化转型打开新销售渠道等。走访中,记者还发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之路逐渐深化,对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多正面积极影响。东莞民营制造企业情况究竟如何?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一探究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路线一直以实体经济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为主,一个国家的创新,最终还是要反映到制造业里面,发展制造业绝不能放弃,也不能动摇。
在9月20日举行的陆家嘴金融沙龙上,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表示:制造业就业岗位可能会消失。中国工业机器人装机数量和私人部门制造业就业占比是一个负相关。未来的数字文明时代是什么呢?劳动力+数字资本,工人会被取代,会被谁取代,还是一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