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刘冬梅日前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第二届女科学家峰会”演讲时表示,上海在开放创新生态构建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在提升创新主体开放创新能力、推动优质创新资源配置和流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参与全球创新治理合作和国际大科学计划等方面都做出了积极地探索。她认为,我国在构建开放创新生态还有诸多挑战。刘冬梅指出,未来,我们仍要重视激发创新主体的国际吸引力,关注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问题,这也是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中两个最为重要的内容。
刘冬梅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
(以下为演讲视频内容)
在我们梳理过程中发现,上海在开放创新生态构建方面,其实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首先,在提升创新主体开放创新能力方面,在上海试行理工农医类“双一流”建设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备案制。
另外,在推动优质创新资源配置和流动方面,上海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
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方面,上海为外籍人才在上海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
另外,它构建了多元化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比如说今天所在的上海浦江创新论坛,已经举办了16届。另外,就是顶尖科学家论坛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外,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方面,上海在通过软联通实现硬联通方面也做了积极的探索。
上海还积极参与全球创新治理合作,积极发起参与了国际大科学计划。
最后,我们对中国的开放创新生态进行一个展望。前面我们介绍了很多我们取得的成绩,确实效果非常好,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比如说,我们的国家综合创新指数排在第11位,但是全球人才竞争力排在36位,而我们海外资金在全国研发经费中的占比其实排到了77位,可以说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
如何激发创新主体的这种国际吸引力,是我们构建开放创新生态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我们提的目标是对全球创新人才吸引力居世界前列,吸引外资研发经费规模居世界前列,我想也只有达到这些目标,我们才能真正达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
另外一个备受关注的要素就是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问题,跨境要素流动也是我们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内容。
(以上内容为刘冬梅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第二届女科学家峰会”上的发言节选,更多内容请关注近期播出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
项目制作人:
傅娆
制片编导:
吴磊 许姗姗 王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