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经济已现向好势头!章俊:专项债加速发行将托底四季度增长丨首席对策

第一财经2023-10-01 11:03:32

作者:梁相宜    责编:陈东达

四季度经济走势如何?如何理解全球经济的“稳态下降”?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
举报

国家统计局27日数据显示,8月份随着一系列推动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政策效果不断显现,工业生产稳步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由降转增,增长17.2%。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产销衔接状况好转,工业企业营收逐步改善。工业品价格降幅连续两个月明显收窄,企业营收连续三个月下降后首次增长,带动8月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这也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企业当月利润首次实现正增长。

而在较早前,前8月份的各项经济数据,也有开始筑底向好的趋势。不过,在各项数据开始有所转变时,我们仍然应该清醒的意识到,当前全球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由短及长地去思考未来经济发展的变与不变,探索经济的新发展模式,也是从现在开始需要不断推进的过程。

四季度经济走势如何?如何理解全球经济的“稳态下降”?中国如何更主动施加对全球经济的积极影响?扩大内需,投资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力?如何能更好地化解地方债风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进一步有效配合?财政支出还需要更加支持哪些领域?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

章俊的主要观点:

政策组合拳落地 八月国内经济已经有回稳迹象

经济依赖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正发生改变 全球不确定性在上升

中国需要探索新的增长模式 切换到新增长动能

中国可通过四个方向增加对全球的积极性影响

化解地方债风险可通过短期和长期两种方式解决

财政和货币要发挥政策协同效应

专项债加速发行将对四季度经济起到重要托底作用

财政支出需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政策组合拳落地 八月国内经济已经有回稳迹象

第一财经:章总下午好,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首先我们来预测一下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您觉得四季度整体会有一个什么样的走势?

章俊:通常中国经济是从投资到生产到就业到收入到消费,这样一个传导的链条。但是我们今年看到一季度的话,由于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首先复苏的是消费和服务业。但是进入二季度之后的话,消费和服务业的整个的复苏动能有所减弱,然后叠加了地产的下行压力开始加大,所以二季度出现一个增长动能缺失的这样一个现象,所以说看到二季度的整个的GDP数字是低于预期的。

政治局召开之后的接下来的两周到三周,其实各个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让我们看到其实三季度经济企稳,四季度复苏有这样一个趋势摆在这里。我们现在也要保持耐心,因为整个政策的实施和落地其实需要一段时间。

大家期盼四季度,包括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补库存。也就是从历史上来看的话,PPI领先中国的库存周期大概一个季度左右,也就是说如果PPI能够企稳回升的话,预示着未来中国的库存周期可能在经历了被动去库存之后的话,会进入主动补库存。这个会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实质性复苏的主要的动力,我们觉得未来上行的斜率会比预期的会更好一点。

所以说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在8月份已经出现了向好的这样一个势头,所以我们预计就是三季度和四季度的话,这两个季度中国GDP的环比增速可能会回到1%以上。这两个季度同比增速依然是在5%左右,全年的话我们预测依然是有个5.1%的增长。

经济依赖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正发生改变 全球不确定性在上升

中国需要探索新的增长模式 切换到新增长动能

第一财经:您在描述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的时候,用了一个词叫“稳态下降”,我们怎么来理解稳态下降,我们中国的所谓的稳态和海外的这些经济体,有什么不同?

章俊:其实无论是全球的投资者还是中国的投资者,在近两年其实会有一个发现,也就是全球和中国的经济整个过去所依赖的周期性的、规律性的一些东西在发生改变,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稳态下降的背后,我觉得大逻辑还是现在的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现在我们看到全球层面政治、经济、社会其实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大的变化,全球的不确定性其实在明显上升,这里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全球的短周期和长周期的切换。

投资者在一个长周期里面,往往大家关注的是一些刚才提到的3年的库存周期和10年的设备更新周期,这些是主导了整个经济和资本市场波动的一些重要因素。但是往往是进入长周期的尾声,比如说我们现在经历的是地产周期尾声之后的话,长周期的力量会逐步占据一个统治地位,导致短周期和原来你的短周期的分析框架出现一些不稳定或者说出现一些失灵。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的话,我觉得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全球的投资者和中国的投资者发现以往的这些分析框架出现了问题。另外一方面的话也就是我们看到在全球分工,就是一体化或者全球分工无法带来更多的收益的背景下的话,局部的出现逆全球化或者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倒退,中国长期以来依赖的出口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发现比较平稳的房地产和基建周期出现了一些紊乱,包括库存周期出现一个紊乱。所以在这个背景下的话,中国现在是探索如何去探讨一个新的增长模式,或者说从以前的旧的增长动能切换到一个新的增长动能。

中国可通过四个方向增加对全球的积极性影响

第一财经:在您的研报当中也提到了,其实中国可以更好的主动施加对全球经济积极的影响作用,您认为接下来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中国在全球的这种主动性?

章俊:是,我觉得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中国可能是未来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同时是资本输出的市场。所以说这一系列的话其实在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那反过来全球环境的改善会倒过来,再去推动中国经济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形成一个向上的螺旋,我觉得这是一个方向。

从这里面刚才其实您也提到了,我觉得有主要几个方向。第一个就是中国具有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其实中国的消费未来可以逐渐成为全球的市场或者全球主要国家的重要的消费品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美国的需求的下行。

另外一方面的话就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我们觉得通过产能合作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去改善它的基础设施。第三个也就是我们说的人民币的国际化,为全球的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便利。最后一个我觉得中国现在在积极参与全球的治理,成为全球化或者说多边政治合作的一个重要的参与者和领导者。所以说未来如果这种模式在全球得到推广的话,我觉得在全球层面会产生更加有活力的经济环境。

化解地方债风险可通过短期和长期两种方式解决

第一财经:您认为目前的地产供求关系转变下的土地财政转型是加剧了债务处置的困难。所以对于这些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这些地方政府来说,您认为它们怎么样才能更好去化解这些地方债的风险?

章俊:短期可以做的,我们已经看到了通过中央来加杠杆,然后来置换地方政府的债务。也就是中央的融资成本相对于地方政府比较低,未来的话可以通过中央的持续发债来置换地方政府的债务,短期内减轻地方政府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另外一方面的话,也是通过金融监管,包括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一起坐下来讨论,如何去化解这个地方政府债务。包括我们说的金融机构,银行可以适当地展期,适当地降息,然后来帮助地方政府渡过难关,这些都是短期的一些政策。

从长期来看的话,我觉得还是要有赖于财政改革。因为过去长期以来大家都知道的一个问题,也就是地方政府的财权跟事权不匹配,也就是以50%的财权去应对80%的事权,所以造成了地方政府可能过分依赖土地财政去融资,然后来弥补这个缺口。未来我觉得财税制度改革,也就是说要把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重新匹配起来,那就是对于一些重大的基建项目,还是由中央来统一的统筹,然后地方政府更多的去聚焦民生,所以在这个背景下才可以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地方债务的模式。

财政和货币要发挥政策协同效应

第一财经:所以您之前也是表示,在我们现在看到确实外部的冲击比较大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其实也需要去支持财政政策来解决流动性危机。您觉得我们现在国内货币政策做得怎么样?还需要有一些什么样的完善?

章俊:首先在目前的整个的大的环境下的话,大家其实更倾向于财政政策优先。因为现在我们看到除了政府之外,企业和家庭部门加杠杆的意愿并不是特别强。过去几年大家也一直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其实出了一定的问题,并不是特别有效。也就是在财政不发力的情况下,单纯由货币政策去单兵突进的话,其实效果是比较有限的。

所以现在我们也的确看到了财政政策在发力,我们更多的要看到是财政跟货币的协同。第一个就是总量层面的话,我们看到其实中央已经要求专项债的发行要提速,9月份之前发完,10月份之前要用完,所以流动性还是要配合。

另外一个就是货币政策还是要发挥它的结构性的政策的重要的工具属性,更多的针对现在说的科技创新,扶持中小民营企业,服务实体经济。第三个的话现在也就是一个政策的重点,又货币政策要配合化解两大宏观这个风险,一个是房地产,另外一个就是地方政府债务。

在房地产方面的话,货币政策我觉得还是要鼓励金融机构给比较优质的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更多的融资。因为现在其实政府也在谈“保交楼”的问题,“保交楼”这里面重要的一环也就需要获得比较畅通的融资渠道。另外一方面对于地方政府这个层面的话,需要通过货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去参与债务的化解,所以说我觉得主要还是这三个方面货币政策就可以做更多。

专项债加速发行将对四季度经济起到重要托底作用

第一财经:您刚才也提到了八九月份发的地方债的规模大概在1.3万亿,这也是创了今年年内的新高了。而且要求在9月份的时候发完,10月份的时候用完。您觉得规模发下去之后,可能会对我们经济对今年三季度、四季度经济会有多大影响,尤其是对投资有多大拉动作用?

章俊:首先为什么在八九月份有这么大量的规模要去做?我觉得第一个的话,在7月份之前的话,今年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的节奏还是偏慢的,因为去年截止7月份的话,基本上90%的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已经发行完毕了。

除了专项债本身的话,就是今年的预算财政支出的速度的话,其实跟过去5年平均相比的话其实也慢了,我们测算了一下慢了1.5个百分点左右。

所以说我觉得还是基于可能中央对于上半年整个经济复苏的态势还是比较好,所以在上半年财政没有发力,但是我们看到特别是进入了二季度的后半段的话,经济特别是地产带来的下行压力加大之后的话,中央包括财政部在上半年的财政报告执行报告里面也提到了,要加大财政力度发力的速度。我觉得一个预算内的支出要加快,另外一个就是专项债的发行,我觉得专项债的发行对于四季度经济的托底的作用还是会非常明显的。

因为我们看到截止7月份的话,整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3.4%,其中主要受到地产的拖累,前7个月的话地产投资是负增长8.5%,地产的下行其实某种程度上也拖累了制造业投资,整个能够托住固定资产投资的就是基建。基建前7个月,包括宽口径的包括能源在内的基建投资的话,前7个月的累计同比增速是9.4%,增速还是比较高的。所以在这段时间里面的话,我觉得基建投资能够起来托住整个固定资产投资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这1.3万亿的地方政府债还是会在四季度发挥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财政支出需要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第一财经:除了地方债,我们看到财政部的财政预算,今年接下来这个任务也进行了一些部署。接下来这些财政支出可能会投向哪些领域?换句话说哪些领域可能更有效地能带动这种社会的投资的增长?

章俊:第一个就是鼓励高新产业的发展,因为在整个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中的话,高新技术产业这一块还是非常重要的,是未来的一个新动能的。旧动能向新动能切换,新动能是不是能够快速起来对冲所谓基建和房地产旧动能下行这一块的话,需要财政去给予更多的支持。比如说包括对于科研的减税,包括退税,包括鼓励高新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这份发展。

另外一个也就是我觉得更多的是民生层面会做更大的投资,对于目前经济下行,对于就业兜底。还有一个我觉得在政治局会议里面提到了,城中村的改造“平急两用”的基础设施。包括我觉得比如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因为全国范围内有一些恶劣的天气,部分城市出现了一些倒灌,这个里面其实长期也提到了地下管廊的建设。如果地下管廊建设这个项目能提起来,其实每年也可以提供大量的投资的资金的需求。所以说我觉得中国无论在制造业升级、民生改善,包括高科技发展方面,其实都有大量的资金需求,就是财政资金还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摄像 傅振东 赵力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