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经济论坛图文频道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进博最前沿‖刘元春: 提振消费的五点建议分析

第一财经2023-11-07 22:52:47

责编:许姗姗

由商务部主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和第一财经承办的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消费分论坛日前举办,主题为“洞察消费新趋势 激发消费新潜能”。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论坛上做了主题为《中国消费率过低与消费不足的几个典型事实》的演讲时,提出了提振消费的五点建议分析。

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

(以下为视频发言内容)

我们的几个结论。

第一,消费不足并非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现象,而是在疫情期间特殊时期的现象。利用疫情抒困解决短期消费不足,有必要性,但产能过剩并非集中在消费领域。

第二,从经济循环的角度来看,中国面临的核心问题不仅在于消费不足,需求与供给复苏的不平衡,同时也表现为消费率过低,特别是在我们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消费过低是难以构建国内大市场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但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消费过低的表象是工资性收入过低,居民所得过低,实质原因在于赶超经济体所决定的强制性储蓄过高。

第三,收入分配不公,财富存量分化,对中国消费过低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唯一的因素。为什么?因为有很多国家基尼系数比我们还高,但是消费挺好,我们这里面可能要有一些新的思考。

第四,政府强制投资、国有企业的强制投资决定了储蓄率过低,因此这里面对于政府功能、行为的改革,是我们调整的一个重点,同时进行国有企业分类性的改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第五,消费率、投资率的转变需要依靠净出口率的变化,宏观动态平衡依然是判断最优消费率的可信性的一些依据,而不是拍脑袋就能够出来的。这里面我们很重要的目前的消费不足、投资过剩,主要一个是世界结构转型的过剩,另外一个是我们机制体制积累的过剩,这两种过剩依赖于什么?依赖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依赖于深层次的改革,同时也依赖于在扩内需中弥补外需下滑的空档。这里面的组合、一些政策要求我们不能够单向的。

这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几点研究成果,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

(以上为刘元春在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消费分论坛“洞察消费新趋势 激发消费新潜能”上的发言节选,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近期播出的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

项目制作人:

傅娆

制片编导:

吴磊 许姗姗 王瑞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