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徐高:“先立后破”重点是对“破”的方面更加审慎丨首席对策

第一财经2024-03-10 14:09:09

作者:梁相宜    责编:赵伟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今年5%的目标更加进取,预计会有积极稳增长政策出台;新质生产力并不仅指高科技行业,传统行业也能焕发青春。
举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今年的主要经济目标与2023年相比变化不大。但考虑到2023年的基数较大,2024年的GDP增速目标实际完成难度其实更大。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出台政策一定要把握好时、度、效。”面临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的问题,如何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在立破当中,发挥稳的作用,值得业内深入讨论。

如何看待政府工作报告所设定的预期目标?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是否符合预期?赤字率、赤字规模、地方专项债规模,是否符合预期?今年扩大内需、促消费的突破口是什么?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政策如何来支持?如何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提振民营经济最重要应从哪方面入手?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

徐高的主要观点:

今年5%的目标更加进取 预计会有积极稳增长政策出台

赤字率不变 但财政整体支出力度加强

财政发力预期明确 对稳增长有积极作用

促消费核心是稳增长 收入预期稳定老百姓才敢花钱

新质生产力并不仅指高科技行业 传统行业也能焕发青春

“先立后破”的重点是对“破”的方面更加审慎

绿灯案例应更加明晰 给民营企业确切稳定信号

经济越有压力越要增强民企抵御风险的能力

今年5%的目标更加进取 预计会有积极稳增长政策出台

第一财经:徐总好,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今年所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是5%左右,我们都知道去年2023年是一个基数比较大的一年,所以5%的设定符合您的预期吗?预计 2024年能完成这个目标吗?

徐高:我想5%虽然这个目标看起来与去年的5.2%比较接近,但是其实今年这个目标我觉得是更加进取的。因为2023年的5.2%是建立在2022年较低增长、大概只有3%的增速的低基数之上,实现起来相对容易。那么今年2024年在去年5.2%的基础上实现5%,难度应该说比去年的5.2%是要大的。

所以我想这个目标实际上也反映出来我们政府在稳定经济方面是比较积极进取的,不容易也要把这个目标拿出来,我觉得就表明后续应该还会有比较积极的这种稳增长政策出来。当然最后我觉得对今年的经济上预判,我的预测是5%,因为我相信我们政府还是有能力能够把经济稳定在目标值附近的。

赤字率不变 但财政整体支出力度加强

第一财经:再看几个大家关注的数据,我们看到是3%的赤字率,赤字规模是4.06万亿规模。其实之前业内普遍认为这个数字可以再高一点,这次还是保持着3%的赤字率,您怎么来解读?

徐高:我觉得今年5%的目标其实还是相对进取的,那么要实现相对进取的目标,肯定需要宏观政策相比去年更加积极地发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想3%的赤字目标可能还是有上调的空间。

但是我们同时要看到在3%的赤字之外,实际上我们政府也说了,要发行1万亿的超长期国债,这种超长期债务在未来几年还会延续,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一定这种财政支持力度的加大,再加上今年专项债的目标比去年也增加了1000亿,所以这样的话整体看起来今年的财政整体支出,就是新增债务的盘子可能比去年大概要多个差不多3000亿,也算是财政的力度在加强。

财政发力预期明确 对稳增长有积极作用

第一财经:这次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还提到了,拟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就要发行1万亿元,这意味着什么?发这个超长国债,它可能会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徐高:我想1万亿超长国债很明显,这是我们财政在积极地发力在支持经济的增长。而且我想它的亮点我觉得第一它期限比较长,因为我们都知道财政资金所支持的项目往往它都是有公益属性的,回报期特别长的项目。那么之前一直会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这种长期的项目,它的回报期和它的融资的期限之间有错配。融资相对比较短,回报期比较长。但是现在通过这种比较长期的资金去匹配这些长期的项目,我觉得从期限上来讲,更有利于支持这些项目。

第二,我觉得这次也明确讲了,发行1万亿不光今年,明年、后年还要继续发,我想这个其实也是对预期的引导。让大家知道财政的发力不仅说今年做,它可能还是个长期的事情,那么这样的话,也有助于给大家形成一个财政方面会长期支持经济稳增长的这种预期,也有利于经济预期的稳定。

促消费核心是稳增长 收入预期稳定老百姓才敢花钱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今年《报告》当中也提到了要稳定和扩大内需,努力推动消费以旧换新,尤其是提振新能源车等大宗消费,所以能不能这么理解,今年新能源车依旧是一个促进消费的突破入口?现在业内有人认为,新能源车可能会出现一些过剩的情况了,你怎么来看这个问题?怎么在这个情况下继续去促消费和扩大内需?

徐高:从长期结构性来看的话,导致中国消费不足的,我想主要原因还是我们居民的收入占整个经济的比重比较低。居民收入低,当然消费就很难起来。我们都知道老百姓要消费的时候,第一要看当期收入有多少,同时还要看未来收入的预期是怎么样的情况。

所以如果经济的前景相对不是那么乐观,大家对自己未来的收入预期不是特别的有信心的话,那么消费其实也很难被有力带动起来。所以我想刺激消费,从短期来看还是要把经济稳住,给大家一个稳定经济稳定增长、收入稳定增长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老百姓才敢花钱。

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了,但是确实在过程中你看到投资很旺盛,我觉得这种产能过剩的风险是存在的。我觉得还是我们的收入分配结构,消费居民收入占整个经济比重还是太低了,所以大量收入没有转向消费,而是转向投资了。过剩的投资就会在各个行业带来过剩的产能问题,以及其他行业过剩产能问题,我觉得还是要通过调节收入分配,增加居民收入,增加居民消费来实现。

新质生产力并不仅指高科技行业 传统行业也能焕发青春

第一财经:最近我们还一直很关注的一个新词叫新质生产力,在这次总理的工作报告当中也提到了新质生产力,我们怎么来理解?其实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它和之前我们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等的这些产业和领域有什么区别或者有什么关系?接下来它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我们需要有一些什么样的政策去支持?

徐高:我想新质生产力它其实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我觉得可能过去我们讲新的增长点,可能就讲到一些高科技的行业,其实我觉得在一些传统行业也是有很多潜力可以挖的。比如我们有一些新的技术,一些新的思路去改造这个行业,它可能就焕发出它这种青春来了,我觉得这种时候其实也可以把它视为一种新质生产力。

那么除了要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之外,我觉得还需要在需求面,还是要保证需求的一种稳定。因为我们知道新质生产力的特点就是说,尤其你到技术前沿的时候,它的发展方向你是很难确定的。过去比如说我们在一个成熟行业,比如别的国家,我们有别的国家范本的时候,我们可能通过产业政策可以有效地把我们的行业带动起来。但当我们中国现在已经接近全球技术前沿的时候,这个技术发展方向不确定的时候,恐怕更多地需要我们市场民间自发的创新来去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先立后破的重点是对破的方面更加审慎

第一财经:我们确实现在还是面临着有效需求不足、行业产能过剩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如何做到这种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我们怎么理解破和立之间稳的关系?能不能给我们来解读一下?

徐高:我想经济的发展它有一个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非常自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新的增长点。我们尤其讲供给面有新的增长点的浮现,也有一些可能不符合我们要素禀赋状况的一些产业,可能就要退出了,这是很自然的。所以有立有破。

去年年底政治局会议上,中央讲要先立后破,我觉得恐怕它的重点还是放在“后破”上面。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三年应该说我们虽然有疫情的冲击,但是我们在培育新增长的方面,应该说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汽车行业我刚才讲到,那真的是借着这个新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突破,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这个是了不起的成就。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我们这些传统的增长极,其实它是我们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盘。比如房地产确实在过去几年,因为融资紧缩的政策,我觉得下行压力比较明显,而且这种不利的局面还延续到了现在。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恐怕先立后破的重点,应该说你在破的方面要更加的审慎一些。

市场确实会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但是我觉得我们在宏观政策调控的时候,不宜人为地就把某些行业、某些企业认定为说它们就该破掉,然后采取一些比较强制的手段,比较强力的一种紧缩政策去抑制它们。我觉得这样的话恐怕会对我们经济增长基本盘带来一些威胁,不利于我们经济的稳定。而经济稳不住,就像我前面讲的,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也会面临比较大的困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想破和立我们已经做得相当不错了,要继续保持在破方面,我觉得还要更加地慎重。

绿灯案例应更加明晰 给民营企业确切稳定信号

经济越有压力越要增强民企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一财经:最后一个问题还是放在民营经济,您认为在民营领域当中,我们现在最应该突破的是哪一点?最重要的是从哪一点入手?

徐高:我想不光是这次两会,实际上在两会之前,我们历次高层的讲话里面都能看到,其实对于民营经济还是一个非常积极的态度的。但是我想两方面可能对民营经济现在的发展会带来一些障碍。

一个就是民营企业家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并不是特别有清晰的预期。比如我们这几年一直在讲资本的红绿灯,绿灯案例之前也提过,说我们要出台一些绿灯案例,树立一些正面的标杆,但到目前为止应该说绿灯的案例还是不多。所以哪些地方亮着绿灯,我觉得恐怕还要更一步明晰化,让大家敢于去,民营资金敢于去。

第二,我想还是跟经济大的局面有关。客观上来讲确实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民营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是不如国有企业的。那么很自然的,包括金融机构,它在提供融资的时候,它肯定也会去考虑自己的风险,所以经济越是下行,你会看民营企业可能受到的压力,无论说市场需求减弱的压力,还是说融资紧缩的压力,它都会比整个国有企业部门会大很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想经济的这种相对低迷的局面,加大了民营企业经营的困难,所以我说今年这5%目标为什么重要?因为它其实是一个相对进取的目标。如果它真的实现了,意味着经济的局面会比2023年更好。而一旦经济整个大局好转,我想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最受益的还是民营企业。

文章作者

相关视频
11'38''

汪涛:消费还不够强劲 就业收入楼市预期都相关丨首席对策

房地产仍是经济增长较大拖累,政策下一步如何发力托底房地产?央行层面是否需要为保交楼兜底?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

04-19 22:51
14'53''

罗志恒:财政政策加力 十万亿财政“子弹”为全年经济托底丨首席对策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中央赤字占比达近年最高水平,中央加杠杆力度明显;政策应更具稳定性和持续性以增强企业信心和预期。

03-16 09:52
11'51''

沈明高:把数字技术当作通用技术 进一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丨首席对策

广发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兼产业研究院院长沈明高表示,注册制之下应该是让更多的企业上市,特别是小市值企业上市,小市值企业通过上市以后能够规范化、透明化,使得并购大大加快,帮助了已上市的企业里面的整合,使得企业的规模做大。

02-24 00:16
14'48''

需求端应放尽放 不用过于担心放开后房价大涨丨首席对策

近期,央行、证监会、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部委相继发声或者出台政策,内容涉及货币政策、房地产及产业政策、资本市场等。哪些最具亮点?哪些值得期待?哪些有进一步细化?

02-04 00:59
16'21''

补库存周期叠加 鲁政委:TMT行业景气回升有望带动出口丨首席对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2024年,相对于2023年的同比改善幅度最大的最惊艳的将会是出口。

01-19 22:5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