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邱世梁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高端制造委员会委员
浙商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大制造组组长
多次获新财富、水晶球、金牛最佳分析师第一名
政策技术共同催化,低空经济迎来发展拐点?
张言:在收入规模和增长空间上,低空经济哪部分产业构成更值得期待?
邱世梁:国内上市公司2022年低空经济收入构成中,航空器制造占比是87.6%,飞行服务占比是6.8%,保障服务占比是5.6%。但未来这些比例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当低空观光成为生活方式,相关的运营收入占比会有所提升。
张言:eVTOL领域,为何中国在全球市场是具有竞争力的?
邱世梁:eVTOL所需的供应链与电动汽车的供应链有很大的相似性。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都展现出了极强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在eVTOL领域,中国的整机制造和供应链在全球市场上是具有竞争力的。
“低空经济+”模式将催生哪些应用场景?
张言:“低空经济+”模式的应用场景未来会聚焦在哪几个层面?
邱世梁:无人机、应急救援和物流运输方面会先行;中远期,我们将看到点对点城市空中交通的出现,个人也可以将eVTOL作为交通工具,开展非点对点的通行;从更远期来看,自动驾驶和空地驾驶链接将成为可能。
张言:未来六年,我们是否会在多个领域看到诸如eVTOL等无人飞行器的广泛应用?
邱世梁:从通用航空角度来看,很多应用场景现在已经能够实现,比如低空观光旅游、救援、监测、巡检和载物等。从技术角度来看,eVTOL等产品已经具备技术条件,而且已经有产品获得型号证,如果能拿到民航许可证、适航证,就可以开展运输。从空域管理的变化来看,低空空域由军方划归地方管理,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积极推动eVTOL试点运行。
如何把握低空经济万亿级市场机遇?
张言:面对低空经济的万亿级市场机遇,投资者应如何把握其中的投资逻辑?怎么看当前市场的时空位置?
邱世梁:一种投资逻辑是考虑哪些领域会最先受益,另一种逻辑是相信低空经济是一个大产业,未来会迎来爆发式发展,那么它的关注度就会持续存在。因此,投资者不应盲目追涨,而是在回调时敢于投资。
主持人:张言
编辑:徐炜 沈旭
面向未来出行的eVTOL飞行器,成为了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的关注焦点。第一财经记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国内厂商的eVTOL产品,正在进入密集的适航取证阶段。与此同时,面向消费以及工业等场景的无人机产品,已经率先兑现市场潜力,有企业订单连续三年翻倍。从展馆内的热度可以看出,低空经济这片蓝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而“未来飞行图景”的绘就,也离不开政策创新、产业配套以及场景拓展等产业链各环节的齐头并进。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一套专为未来飞行训练而设计的三维仿真模拟器,吸引了大量观众打卡。据了解,该套模拟器创新性的将VR、XR等技术应用于低空飞行训练,为培养eVTOL试飞员、飞行员、维修人员,为低空产业上下游企业带来了低成本、高仿真、高安全、沉浸式的创新解决方案。
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正在展示一场城市变革的新图景。千米之下的空域,这片曾经被忽视的“新蓝海”,如今正因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而焕发巨大活力。第一财经记者现场发现,展会上,各类低空飞行器与应用场景集中亮相,从高效破解物流与急救难题,到赋能灾后救援与农业生产,再到载人“空中出行”和点亮城市夜空,低空产业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城市和生活。政策、技术与应用场景的加速融合,正推动这片低空蓝海释放巨大潜能,一个更加高效、立体、精彩的未来城市生活,正加速成为现实。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近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召开推动低空经济安全健康发展专题会议。会议明确:下大力气防止低空产业领域出现低效重复建设或低端恶性竞争的现象,规范低空产业园区发展,整治不理性的建设行为。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低空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地方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行业乱象不可回避,现阶段行业应控制新增,引导区域差异化发展。未来两三年,将是低空经济核心系统供应商的发展和定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