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未来出行的eVTOL飞行器,成为了首届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的关注焦点。第一财经记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国内厂商的eVTOL产品,正在进入密集的适航取证阶段。与此同时,面向消费以及工业等场景的无人机产品,已经率先兑现市场潜力,有企业订单连续三年翻倍。从展馆内的热度可以看出,低空经济这片蓝海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与者。而“未来飞行图景”的绘就,也离不开政策创新、产业配套以及场景拓展等产业链各环节的齐头并进。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日前,大疆在官网及电商平台旗舰店开展促销,包含明星产品Osmo Pocket 3在内的多款产品价格直降数百至上千元。而大疆线下渠道不同的售后政策引发了诸多争议,有消费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线下30天无价保让她亏损了900元。记者实探了深圳某线下门店了解到,当前线下门店仅能为10月2日至10月8日购买的客户提供价保,且为30天内购买的客户提供价值200元的大疆周边礼品,无法直接接受30天内无理由退货。
大疆扫地机器人没有出现。
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加速从概念落地为现实图景,这条横跨制造、运营、服务的庞大产业链,构建与突破备受关注。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上,记者与行业人士深度对话,发现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民机产业跨界融合奠定了产业链基础,技术突破推动国产化率达95%,但也面临与传统模式差异、商业化闭环未形成等挑战。中国低空经济该如何挖掘需求场景?高国产化率下,供应链标准如何固化?大规模商业化又该跨越哪些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