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飞的”出行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第一财经记者登上了粤港澳大湾区首条低空常态化短途运输航线抢先尝鲜体验。“各位乘客,请系好安全带,飞机即将起飞”。随着机长的指令,直升机缓缓爬升至离地面约200米的高度并保持飞行,短短20分钟就由深圳飞抵了珠海,而这两个城市之间的高铁或者汽车交通都需要3小时左右。那么,飞行沿途都能看到哪些风景?坐一次需要花费多少呢?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体验一下。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在2025外滩大会的“机器人小镇”专区,一款“全自由度AI仿生表情机器人”成为现场焦点。第一财经记者现场体验了解到,这款拥有“蜡像级”皮肤质感的表情机器人不仅可以模拟复杂面部的表情,还能实现眼神追踪。同时其搭载的AI功能还突破传统大模型,通过融合视觉、语音、表情多模态输出,实现更拟人的交互。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这款表情机器人将升级为双足人形款,承担智能管家、情感陪护等功能,推动AI从虚拟向日常场景落地,探索人机交互新方向
今年“暑运”已过一半,7月航旅客运输量破新高纪录,但机票价格反而降了?相关数据显示,今年7月,民航国内经济舱机票均价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3%。第一财经记者近日来到了深圳宝安机场,有旅客表示,确实感觉今年机票比以前暑期更优惠了。业内认为,近期燃油成本的降低和航司间竞争升温等因素,共同促成了机票价格的同比下降。
低空经济的快速发展,正在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创新。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一套专为未来飞行训练而设计的三维仿真模拟器,吸引了大量观众打卡。据了解,该套模拟器创新性的将VR、XR等技术应用于低空飞行训练,为培养eVTOL试飞员、飞行员、维修人员,为低空产业上下游企业带来了低成本、高仿真、高安全、沉浸式的创新解决方案。
低空出行的想象空间,正在智能科技的加持下无限延伸。在2025国际低空经济博览会现场,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以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为代表的低空交通工具正在加速进化,不仅用航空级安全冗余筑牢底线,更把汽车产业的智能交互基因“嫁接”进来—灵动中岛集成触控交互中枢,智能光影系统随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氛围,降噪减震技术让高空飞行如履平地。这些曾经只在科幻电影里出现的场景,如今正通过“航空安全+车规智能”的跨界融合变为现实。
飞行汽车一旦量产,碳纤维使用量将大幅上升,对汽车也是一个巨大的利好。飞机跟汽车一定是一个双向的技术融合,未来十年,在低空领域或将替代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