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投资的98家企业实现上市或被并购,他说“耐心资本”要学会逆势布局丨投资人说

第一财经2024-05-25 11:09:26

作者:赵怡闻    责编:陈东达

韩宇泽表示,当下大家都说“耐心的资本”,我们陪着这些企业跨越困境,跨越周期,我想一定会赢得未来的。
举报

韩宇泽 联创资本创始合伙人 董事长

上海市新疆商会执行会长,曾在工商银行、特变电工、邦联资产、证券之星等机构担任核心高管,是国内最早开创人民币股权基金的创始合伙人,曾获投中2019、2020、2021、2022年度中国最佳创业投资人。联创资本是中国最早成立的风险投资机构之一,已投资300多家企业,其中98家实现上市或被并购。

投资案例:国光电气、大中矿业、亚钾国际、兰卫医学、金风科技、新疆天业等。

最低迷的时光已经过去 逆势投资往往是正确的

第一财经:创投业承压的当下,“募资难”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IPO放缓,退出也变得更难。作为一家老牌创投机构,联创资本已经成立25年,相信这25年来,你们也经历过市场的各种变化。那么过去行业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低谷期,您有什么“过来人”经验可以借鉴吗?

韩宇泽:当下,我们依然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连续两年多,人民币股权融资规模是大幅度下降的。第二个,我们依然面临的是投资难,因为经济下行,企业想要拿到投资非常难。资金供给少了,还有的项目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原来的估值和今天已经不能相符,所以很多机构都感觉到,想要融到钱(很难),特别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难的问题。第三个就是退出难,特别是近两年,我们退出的上市公司的案例也是连续两年下跌的。去美国资本市场上市同样也是这样,从2021年以来也是断崖式下跌。回到A股,我们看到去年在国内上市的只有279家企业,和上一年或前几年相比都是大幅度下降,融资规模下降幅度大概在40%左右。

但是从我们这么多年的经验来观察,我发现,逆势布局、逆势投资往往都是正确的。因为在逆势的时候,对于项目你看得更清楚,估值更低。我们的经济终究会转暖的,相信我们已经基本上走出了低迷的这一段时光。随着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今年又推出了“国九条”,即将又要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我们相信,未来我们对于经济应该可以适当地乐观起来,积极地去做逆势布局。所以这个时候,我想借用王阳明先生的那一句话,人生最大的底牌就是向前看。

期待银行和保险等中长期资本进入股权投资领域

第一财经:其实对于机构来说,最难的,无非就是两个,一个是拿不到合适的钱,一个是无法通过IPO退出。但是对于创新和投资,政策大方向肯定是非常鼓励的,我们看到“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曾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那么,对于纾解创投机构的募资困境,您有什么好的政策性建议吗?

韩宇泽:资管新规推出以后,使得商业银行原来大量的进入股权投资领域的资金,退出了市场。国家一直强调,提升直接融资的占比,我们看了一下统计的数据,2016年-2017年的时候,我们直接融资的占比已经提到了大概12%~16%之间,而现在实际上这个比例下降到9%左右。真正的股权投资机构它是风险偏好型的,商业银行它是风险厌恶型的,那么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你得让风险投资者加大布局,它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们从全世界长期股权投资的配置来看,股权投资它虽然流动性差,但是它长期是能够战胜市场的。它的收益、IRR(内部收益率)在全球应该是处于一个中上的水平,它是真正地把大量的民间资本投向了实体经济。

第二个我就觉得还是保险资金。此前保监会规定,保险机构的权益类资产配比最高在25%,今年我看到相关的新政策,又把这个比例提升到了40%。但是保险公司在股权投资的配置上依然主动性不够,这和当下市场的低迷有关。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长期投资,一定是逆势来布局。

像上海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9个方面32条措施,这个政策出台就很好。它其中提到了,可以支持股权投资机构登陆资本市场,也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去发行中长期债券。我觉得这个提法就很好,因为我们现在整个的投资交易都是靠市场去募资,如果有这种债券,周期又比较长,它能够有效地缓解当下无论是投资,还是并购的资金的缺口。

IPO收紧背景下 建议激活国内并购市场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第一财经:您谈了很多对募资端的一些政策性的建议,其实核心的要义就是引导中长期的资金来入市。对于退出端呢,除了IPO之外,是否也有其他比较好的路径选择,比如并购、S基金之类?

韩宇泽:是的,实际上你看我们股权投资,它的逻辑就是投资、退出,然后再投资,退出是最核心的中间环节。如果没有良好的退出,就难以让有信心的资金进来,所以这个很重要。我们感觉到去年IPO就已经大幅度下降了,今年大家感到IPO收得更紧。怎么办?我觉得这时候要激活并购市场。

这个方面我们可以从成熟市场来借鉴。你看美国市场在1996年的时候,上市公司的数量突破了7000家。今天,美国市场的上市公司有多少家?仅仅只有4000家左右,很多时候还小于4000家。它不是正增长的,是负增长的。但是,整个美国市场的市值从那个时间点到现在,大概增长了2.4倍。市值还在大幅度增长。为什么?它就靠并购,把很多的上市公司做强做大。所以我是觉得,在当下我们真的应该及时调整我们并购重组的政策,激活并购市场。我们大量的上市公司,它需要发展,它需要整合、做大市值。还有大量的优质企业,由于上市门槛收紧了,门槛提高了,但它急于寻求新的发展,或者希望能和上市公司合作,我们就得给它这一条出路。

新材料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 新技术有望带来颠覆性影响

第一财经:严峻的环境往往倒逼整个行业更好的精选赛道。我记得您曾说过,每个机构都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不熟悉的行业最好不要碰,且您十分看好新材料这一赛道。那么在今年,您还是依然看好这个赛道吗,它的增长逻辑是什么?

韩宇泽:非常同意,人还是做自己擅长的事,赚自己认知和常识内的钱,否则肯定不一定能赚到钱,甚至会出现系统性风险。我们这几年投了一些新材料项目,因为中国的新材料行业正处在一个快速成长的阶段,在三、五年以前,这个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现在我估计,整个行业的增长率大概在15%~18%之间,它依然比我们GDP5%的增速高得多。更关键的是,我们发现,我们有30%左右的新材料企业正在努力地在全球范围内超越和追赶同行。而且这个行业的很多产品出来以后,它可能是革命性或颠覆性的。

比如像今天新能源的汽车,现在大家都积极地布局固态电池,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新材料触发的新产品,它的附加值,未来的稳定性、安全性会非常好。比如说像光伏,它是中国在全世界非常有竞争优势的行业,我们已经很领先了,但是过去光伏的转换效率大概就在18%-23%左右,我们现在新一代的异质结电池片,这种新的电池片转化效率达到25%,它都是革命性的,对整个行业的拉动效用很大,这些都是新材料带来的(技术)革命。

布局项目往往横跨新材料 新能源或绿色环保等细分领域

第一财经:可否透露一二,近年来您布局的具体项目情况?

韩宇泽:我们布局了像电子元器件,甚至像核聚变行业的一些先进的材料。有一家企业已经成功地走向资本市场。因此即便在去年市场低迷的时候,我们依然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回报。

我们还在积极地布局全降解材料,2025年中国将实行全面“禁塑令”,禁止塑料袋或者餐盒,很多的饮料吸管都不能使用塑料物,因为它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危化物,对人体造成损害,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那么,生产全降解材料的企业在中国都有望快速成长,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我觉得未来几年,这样的企业还会爆发式增长。同样我想介绍的,像新能源新一代的正极材料,新能源里面的隔膜,以及光伏电池里面的异质结、TOPCon这一类的电池片,包括未来可能还有一些钠离子电池,钙钛矿叠加的这种材料,我们都会积极去布局。

满足多个投资逻辑的项目 其确定性和市场空间都更大

第一财经:所以我可否理解为,您遴选的项目,往往是横跨新材料、新能源或绿色环保几个行业,或者同时符合这几个行业的投资逻辑的?

韩宇泽:对,我觉得的确是这样。比如说,很多项目,它既属于新材料,同样它又属于新能源行业,甚至是节能环保领域里的项目,我觉得这样的企业,它未来的成长、它的确定性、它的市场空间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其实我们投一个项目,投一个企业,我看重的是未来。而且这些企业,很可能它们不仅是在中国,它们在世界都是领先的。投资这样的企业,心里会比较踏实。当下大家都说“耐心的资本”,我们陪着这些企业跨越困境,跨越周期,我想一定会赢得未来的。

联创资本免责声明:

本文所载内容仅供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述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