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公、求职、晋升,这是社会传统认可的人生路径。如果你在某个节点偏离了这条人群熙攘的大道,进入了不被主流叙事所在意的人生“空窗期”,孤独和焦虑感会最先侵袭你的内心。你想尽办法从人缝中挤回去,但事与愿违,你失败了。和大时代相比,个人的力量太弱小了,只能在只有自我的小径上继续徘徊,这时你会如何自洽?是苦练内功希望某天能有力量重回大道,抑或在曲径通幽处书写自己的陋室铭?我们听听这些年轻人怎么说。
为什么我选择了停下来?
00年的女孩黛黛曾在国内一家著名工厂做HR,与入职时的期望大相径庭的是,她居然被要求上工厂的流水线,理由是“任务紧张、人手紧缺”。渐渐地她发现这就是本行业的潜规则,当你把自己的时间和自由出售给了全速运转的工业机器,干什么可就由不得你了。在白天流水线、晚上做文员的高压下,她身体出了问题,终于选择了离开。现在,兼职与摆摊的每月小几千,足以让生活在小城的她过得自由而滋润。她将过去积蓄下来的十万元存起来,每天就依靠利息的5、6元买菜、自炊,每天的菜色都绿油油的。当我们问她,你这样做是否为了证明某一种理念或生活方式?她说是的。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你有权利拒绝一种生活。
接下来该怎么办?
90年的尹光亮也是一名HR,曾经做着自己认为是“注定不会有成果”的工作,在冗杂的系统内为了形式上的合理性而奔波不已。在迷茫中,他也将自己对于职场与社会的见解发表到了网络上,并提供职场咨询服务,意外收获了不少粉丝。正值公司业务收缩裁员,他也认为在这个节点继续留任不会有前途,便选择辞职,将所有精力投入到自媒体当中。然而两年后,自媒体赛道越来越卷,尹光亮面临收入的断崖式下滑,希望返回职场的他又受到了打击:自媒体的从业经历被与“玩了两年”划上等号,仿佛成了生涯污点,连面试都捞不到几个。
95后女孩梦蝶与尹光亮有着完全不同的求职经历:考研失败空窗三年后她凭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和求职面试技巧很快就找到了月薪过万的工作。她说:自信是关键,而且只要闪光点够亮,面试官就不会过度地关注你的“暗面”。曾经一心追求艺术的梦蝶在经历了求学失败的打击后,性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现与其在痛苦中艰难挤出灵感,不如变成快乐的搞钱女孩。线上参与节目的心理学家彭凯平对她的观察很到位:面对梦想的逝去,她没有哀悼,而是拥抱了全新的自己,这是人生的蝶变。
人生的沉没成本,会让我沉没吗?
通过街头采访我们不难发现,从宏观上看,有空窗期经历的求职者在市场上或多或少受到歧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人力资源行业的尹光亮剖析了企业内部管理上这一现象的存在逻辑:当面试官决定录用一位员工,一定程度上代表为他背了书,如果他突然离职,风险也需要由录用者承担一部分,因此他们在录用有“离职空窗”这样被视为不稳定要素的员工时会慎之又慎,无形提高了门槛。从未来看,当人工智能进一步取代人力,拥有“空窗期”经历的求职者会越来越多,那么企业或许就会逐渐对这一标签脱敏。彭凯平也认为,承认选择的自由、承认空窗期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是进步的标志,社会应该逐渐拥抱这一趋势。
当谈到如何面对空窗期带来的焦虑与孤独感时,彭凯平着重强调了爱的力量,它可以是亲人、朋友的扶持之爱,也一定是对于自己的爱:不要自暴自弃,拥抱自己、行动起来,迷路也请继续前行。
当时代的齿轮转动,落下的每一粒泥沙都有选择着陆点的权利。更多丰富的故事和讨论,敬请关注6月17日22:45东方卫视《来点财经范儿:职场空窗期,我们在做什么?》,第一财经6月22日22:00点播出,百视通IPTV云财经/OTT一元财经可同步收看。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无国界企业”这一新物种。这些企业生于中国,长于全球,它们在本土市场或许默默无闻,却在国际市场上大放异彩。
从面目模糊的中国制造,到有名有姓的名创优品。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经历一轮全新的飞跃,名创优品的全球扩张,就是中国企业价值链出海的生动诠释。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但全球化的趋势仍不可逆转。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企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扬帆出海”,为什么2024年成为诸多中国企业的“出海元年”?他们去了哪里?发展得如何?他们如何克服“水土不服”的困境?2024香帅《共潮生》演讲如约上线,讲述中国企业出海的激荡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