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江诞生的全球首款AI药物、落地上海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这一系列的首发首创,在上海人工智能的产业实践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把已然栽培长大的一个个“盆景”变成茂盛的“风景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正探索先路。
本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秀花活儿”、“秀肌肉”的机器人不少,但业内更加关注这些技术何时能真正落地产业,并逐步走向消费市场。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多家公司负责人,业内认为,行业存在模仿、对机器人需求认知偏差等问题,在场景泛化、运动控制等方面,均面临挑战。目前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少,行业在探索并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同时智能化程度和任务准确率仍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