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速递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把“盆景”变成“风景区” 打造人工智能赋能百业的“上海经验”

第一财经2024-07-16 22:12:35

作者:财经夜行线    责编:朱梦韵

在张江诞生的全球首款AI药物、落地上海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这一系列的首发首创,在上海人工智能的产业实践中,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把已然栽培长大的一个个“盆景”变成茂盛的“风景区”,上海的人工智能产业正探索先路。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视频
00'36''

王坚:目前开源基础模型的能力已与闭源持平 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千问大模型与DeepSeek能力远超Meta的Llama模型

10月18日,在第二十二届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之江实验室主任 、阿⾥云创始⼈王坚表示,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开源基础模型的能力会一直低于闭源模型的能力,但中国在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让开源模型的能力与闭源模型的能力持平了。并且阿里云的千问大模型和DeepSeek能力已经远超过Meta的Llama模型。

43 10-18 11:39
00'31''

过去最后悔的一件事,是对AI的关注太少了

0 09-19 15:46
04'42''

人形机器人量产能力世界罕见 业内:关键还在中国

25 08-28 22:47
06'04''

苹果或考虑采用谷歌Gemini模型升级Siri丨从华尔街到陆家嘴

50 08-26 10:26
04'00''

记者观察:可落地场景多但实际落地少,从“能动”到“智动”,人形机器人还要迈过几道坎?|一探

本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秀花活儿”、“秀肌肉”的机器人不少,但业内更加关注这些技术何时能真正落地产业,并逐步走向消费市场。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多家公司负责人,业内认为,行业存在模仿、对机器人需求认知偏差等问题,在场景泛化、运动控制等方面,均面临挑战。目前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少,行业在探索并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同时智能化程度和任务准确率仍待提升。

451 08-14 16:2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