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一档财经节目,从策划到文稿撰写,从制作到后期宣传,从主持人到节目嘉宾,全部使用了AI技术。而这种靠AI驱动的工作流,正悄然成为媒体内容生产的主流。本期《来点财经范儿》,邀请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马尔奖得主饶安逸、第一财经《秒懂金融》的主理人应有为、AI知识博主李依依、酷爱科技创始人张佳维等嘉宾,共同讨论AIGC如何重塑媒体产业的每一个角落。
AI之利:媒体与AI如何共创?
一档节目是怎么借助AI诞生的?第一财经《秒懂金融》的主理人应有为做了全程的演示:
用AI搜索工具,为节目提供内容素材;
把收集好的素材喂给AI,加上提示词,AI可以直接整理成一个节目的文案;
用AI写作工具撰写文稿,生成摘要,起标题;
通过AI做语言的优化,修辞的美化,文字校对;
视频生成,文本输入以后,一两分钟之内就能产生;
用AI完成节目宣传的物料,海报等等。
不用演播室,不用主持人,不用摄像、灯光、导播,不用加班……
应有为描绘了一个借助AI理想的工作场景。
但是,AI生产的内容值得信赖吗?产出的质量高于人工吗?媒体人怎么样和AI共创,才能更加如鱼得水?
AI之变:媒体与AI如何共进?
AI自媒体人李依依认为,应有为老师的操作,是在不同的AI工具中不断切换的,每一步都是割裂的,分散的,而且,这些AI工具因为是通用的,它没有专注在节目本身财经专门领域的知识体系,没有长期的记忆,生成有随意性,得不断重复交流,还是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
那么,媒体与AI如何共进?AI自媒体人李依依、斯坦福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马尔奖得主饶安逸都提出了AI agent的概念,就是建立一个能快速完成复杂任务的智能体大模型,建立内容生产的工作流,这样就可以一站式完成。
酷爱科技创始人张佳维认为,媒体与AI的交流,不只限于文字,AI的输入和输出,可以是多模态的,比如一个股票的K线图,它也可以对应一幅风景画,或者变成更加抽象的艺术,甚至可以是音乐,用音乐来对应人的舞蹈、情绪,可以想象未来AI的多模态,整个表达方式的立体化。
展望今后,AIGC还能给媒体业务带来哪些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革新流程的着力点呢?
AI之惑:媒体与AI如何共生?
AI时代扑面而来,第一财经全面拥抱AI,将AI注入内容生产。《AI视角看懂新质生产力》短视频,利用AI生成的文案、画面和音效,生动展示了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对未来的影响;《AI视角看两会》,以全新视角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在《茄子》、《你发现了吗?》等视频中,通过与ChatGPT互动,获得了大量启发性的场景构思,Midjourney自动生成80%的场景和人物图像。“一财伊可”,业界首个多维形象人工智能型数字主播,实现实时直播和互动交流。此外,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由第一财经自主研发、服务财经融媒体内容生产的“星翼大模型”正式发布。
All in AI,拥抱AI新质生产力,正在形成一种氛围。那么,当很多操作性或者流程化的工作被机器替代的时候,媒体的价值在哪里?如果有一款很好的财经资讯AI工具,为什么需要媒体?媒体人能够提供什么AI提供不了的价值?
更多话题,敬请关注7月22日晚22:37 东方卫视《来点财经范儿》,一起展开一场技术之光与笔尖温情的跨界对话。第一财经7月27日22:00点播出,百视通IPTV云财经/OTT一元财经可同步收看。
在国庆前后A股市场大涨的行情刺激下,许多00后受股市“暴富神话”吸引进入股市。有券商的统计显示,国庆假期左右新开户的投资者中,95后和00后占比已接近五成。当00后的大军已经抵达股市战场,你是否准备好一探究竟?今晚,我们将揭开年轻一代投资者的面纱,一起感受他们的心跳和他们梦想的脉动。让我们共同见证,新世代如何在股海中乘风破浪!
年轻人在投资时应该控制风险,在自身承受范围内学习经济财经知识,这有助于个人成长和财务规划。
投资的心态非常重要,股市不是快速致富的地方,而是需要长期规划和学习的过程。
新股民入市时往往运气好,但不可依赖。建议保持冷静,不轻信内幕消息,进行充分研究。股市投资需耐心和长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