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的定位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这背后释放哪些产业信号?东吴证券首席策略师陈刚从科创视角详细解读了三中全会《决定》。
1.问题: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科技创新的表述有什么变化?这变化的背后是什么?
陈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表述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表述是:科技的定位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科技创新从辅助角色转变为核心角色,科技工作的优先级明显提升。“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为第三大改革任务单独列示,体现出科技创新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意义。背后的原因主要有:1)大国博弈与科技革命交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演绎,大国纷纷在产业浪潮中争取核心技术高地以掌握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地位。 2)国家安全需求:去全球化趋势和中美科技博弈背景下,倒逼我国通过科技创新攻克技术瓶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3)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由“量”转向“质”,需要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这对科技创新水平及科技体制改革提出新要求。
2.问题:为什么科技创新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被升级为“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这对于国家发展有什么影响?
陈刚:主要原因有两方面:1)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科技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2)国家安全需求:科技创新与国家安全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带来的影响包括:1)提升国家竞争力:科技创新能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增强国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2)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能够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3)保障国家安全:通过科技创新,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增强国家在关键领域的自主可控能力,保障国家安全。
3.问题:我们再挑选几个关键词来进一步分析,“新质生产力”作为今年的投资热词,从这个角度,投资者可以关注哪些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方向?
陈刚:建议关注以下方向:1)前沿新兴产业:如新材料、创新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北斗卫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2)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升级: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3)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关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供给/流通/应用/安全,以及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领域。
4.问题:如何理解“大国安全”对科技创新的新要求?这其中会衍生出哪些投资机会?
陈刚:国家安全与科技创新的互动:科技创新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在保障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相关投资机会建议关注:1)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如芯片制造、高端光刻胶、抛光垫、碳化硅等关键材料,EDA软件,信创浪潮中的中间件、操作系统、CPU等。2)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关注能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技术和产业,如高端数控机床、医疗器械、农业生物领域的核心种源等。
5.问题:对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前景如何预判?结合不久前,国家数据局对于一体化市场建设的政策风向,政策发力点?哪些行业迎来新机遇?
陈刚: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数据要素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政策发力点包括:1)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2)数据要素流通:促进数据共享,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行业机遇可以关注:1)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2)智能制造: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3)智慧交通:推动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和高效化。
6.问题:从投资逻辑来梳理的话,今年科技主线如何把握?如果要选择一条细分主线,会是什么?
陈刚: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特别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细分投资主线选择建议关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如芯片制造、高端光刻胶、抛光垫、碳化硅等关键材料,EDA软件,信创浪潮中的中间件、操作系统、CPU等。这些领域具有高技术含量和战略意义,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近几年,瞪羚、独角兽、猎豹企业快速增长,成为衡量创新活力的重要指标。在第一财经举行的“瞪羚企业 如何走出科创新路”的直播现场,峰飞航空高级副总裁谢嘉表示,要给予赛道中关键的核心技术人员充分的空间和想象力,在产业链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技术能力可以下沉为产业链做赋能。
如何培育外贸新动能?如何做好民企科技创新?外资如何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上海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跨国企业代表,立足自身行业发展趋势,领会全会精神,并探讨如何落实到下一步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