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记者发现,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呈现爆发式的飞跃发展,全球正迎来机器人与通用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热潮,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扩容。
机器人穿越“沙漠”、翻越高地,走进工厂、操作电箱,安插“雷管”,甚至在废墟中成功救出“婴儿”——这不是电影,而是2025外滩大会“机器人职业技能表演赛”的真实场景。第一财经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多款机器人在模拟真实灾害和工业环境的高难度赛题中展开角逐,而这些任务背后,全都源自实际的产业痛点。从精准的设备操作到危急的生命救援,机器人正在成为人类抵御风险的“超级队友”。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本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秀花活儿”、“秀肌肉”的机器人不少,但业内更加关注这些技术何时能真正落地产业,并逐步走向消费市场。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多家公司负责人,业内认为,行业存在模仿、对机器人需求认知偏差等问题,在场景泛化、运动控制等方面,均面临挑战。目前人形机器人落地场景少,行业在探索并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同时智能化程度和任务准确率仍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