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上海的深度老龄化,老年人的便利出行一直是各方关注并积极提供解决方案的一个领域,但还有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行动不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下不了楼,出不了门,但他们也需要就医、访友、看看城市的新变化。普通的出行方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需要更专业化的出行服务。
本期《首席养老官》将聚焦“悬空”老人出行困境。究竟如何通过社会化的方式解决他们的出行难题?提供服务的企业需要哪些政策支持?政府该搭建起怎样的养老服务供需桥梁?敬请关注本期精彩内容!
五一假期来临,不少人做足了出行准备。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了深圳的一家旅行社,了解今年的假期出游情况。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五一预订出行的人数上涨了不少,仅他们门店就比去年多了15%,其中境外短期游的热度最高;同时得益于全球旅游资源的恢复,除欧洲外,今年出境游旅行团的团费普遍降低了10%-15%。
康复辅助器具租赁服务在上海等部分地区已得到应用,为何这一举措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提及?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路锦非教授将进行解读。
失能老年人照护已成为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如何进一步推进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老龄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瑞君教授深入分析政策背后的关键举措。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强调“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政策机制”具体指什么?又将如何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老龄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瑞君教授将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