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与世界•未来已来:开放合作寻新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欧方)、市场营销学教授杜道明,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和上海临港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巍将针对“中国与世界•未来已来:开放合作寻新机”的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未来已来,开放合作的自由贸易,对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
重构世界经济新格局,如何解决全球化面临的挑战?
近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哪些新的特点?
中国制造生产贸易结构方式发生怎样的深刻变化?
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美国大选后,中欧如何更好地互尊互信,加强合作?
未来,中欧贸易和投资的新机遇在哪里?
欧盟对中国企业的投资有什么限制吗?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去欧盟投资可行吗?
中国的科技产品怎样才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本期嘉宾主要观点:
黄奇帆
重庆市原市长
1.近十年中国对外开放五大新特点:
---贸易政策转变为既鼓励出口也鼓励进口
---投资政策转变为既鼓励引进外资也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实现双向平衡
---区域选择上,开放已与地理位置无关,而更注重制度、管理、规则和思维方式等方面
---已从有形产业开放为主转变为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开放,特别是服务贸易类基本上在全面放开
---更注重营商环境的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要求规则、规制等与国际接轨
2.近十年中国体现出了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开放
3.近十年中国对外经济水平取得了重大提升,出口结构产生了良好的趋势性变化,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合作程度的提升
4.中国制造生产贸易结构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大部分是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转变为以一般贸易为主,产业链集群在中国的模式
5.中国引进外资并没有减少
6.通过合作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是市场的重要规则
7.“一带一路”促进了欧亚之间陆港经济和海港经济、海权贸易和陆权贸易比翼齐飞,优化了资源配置,是欧亚最大的利益所在
8.“一带一路”使中欧之间的陆地相连贸易量不断增加,预计十多年后通过铁路运输的贸易将占一半
9.铁路可形成运输、贸易、生产同步进行的良好景象,欧洲国家可在此方面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互利共赢
10.欧洲国家善于做服务贸易,但服务贸易却是中国的短板,中欧之间市场合作空间巨大
11.希望中欧投资协定早日签订,这将是对中欧经济合作的最大推进
12.开放带来发展,不要与技术进步和自由贸易做对手,要做自由贸易的推动者
龙永图
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
1.中国加入WTO承诺遵守国际规则,修改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所有法律法规,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2.将外贸经营权审批制改为登记制,极大地解放了中国对外贸易生产力,促进了外贸的快速增长
3.按照国际规则和采取开放的政策,是中国入世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两条最宝贵经验
4.中国从改革开放中获得了巨大实惠,会继续坚持改革开放
5.开放会带来竞争,但只要是基于规则的公平竞争就是良性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和人类进步
6.中国产品价格低并非倾销,原因在于中国国内竞争激烈,以及中国工人、工程师和企业家们的辛勤工作
7.中国产品在竞争中产生了竞争力,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促进中国和世界,尤其是中国和欧盟的合作
8.贸易纠纷可以通过谈判磋商得到公平结果
9.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外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
10.开放和合作是世界整体趋势,不可阻挡,只有开放和合作才能给人民带来好处
11.要形成共识、超越私利,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去做正确的事情
12.中国和欧洲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相对优势,不能因自身缺乏竞争力就认为对方不公平,这不符合逻辑
13.希望建立一个在规则和公平竞争基础上的全球化
庹尧诲
欧盟驻华大使
1.在新能源车、太阳能、可再生能源等很多新兴技术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2.欧盟与中国的关系之前都很成功,但最近几年存在挑战
3.2017年至今欧盟对中国出口下降约30%
4.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欧中合作非常成功
5.新一任美国总统当选是欧中关系重新平衡、重新校准并朝新方向发展的机会点,双方应把握好这一机遇
6.中国和欧盟之间的电动车贸易量在贸易总量中占比约为1.4%,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单一市场
7.中国对欧盟而言意义重大,对很多欧洲企业来说,中国市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8.除涉及国家安全公共秩序的少数行业外,欧盟对外国企业投资没有限制,欧洲内部也在开始对外商投资互惠进行探讨
9.欧盟不希望发生“贸易战”,希望可以通过沟通和谈判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10.欧盟希望与中国在投资贸易等各领域建立有效的对话和进程,打造共赢局面,推动双方共同前进
11.加大民间交流至关重要,通过留学旅游等多种形式促进欧中民间的广泛交流
吴 巍
上海临港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1.科技领域投资关注的两大发展趋势:
---技术颠覆性发展
---人类需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科技创新对需求的刺激和创造起到了推动作用
2.将科技周期传导到技术产品和经济周期,增强经济的韧性是中国结构转型的重要课题
3.中国和欧洲在科技和经济上具有天然的合作优势
4.中国的科技产品必须成为全球性产品,领先技术需融入产业生态才可能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中国必须继续开放
5.中国企业可利用制造业基础,用科技产品满足人类未来需求,通过出海成为具有全球产品能力的公司
6.科技是未来最大的变量,正确处理科技的发展方向非常重要
杜道明
论坛主持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欧方) 市场营销学教授
电视节目播出敬请关注第一财经频道、香港NOW TV 12月7日23:00;12月8日08:30、14:50;12月9日17:05;12月12日17:00;12月14日08:30;12月15日 22:50。东方财经浦东频道:12月14日10:30、16:00;12月15日 10:30、16:00 ---《中国与世界•未来已来:开放合作寻新机》。
项目制作人:
傅 娆
编 导:
吴 磊
许 姗 姗
王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