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 模型横空出世,掀起行业浪潮。无论是硬件端还是软件端,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先后宣布接入 DeepSeek,加速自身 AI 应用产品的升级。根据海通证券的最新研究报告,2025 年将是 AI 应用落地的黄金时代,AI 技术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特别是在金融、医疗和教育等领域,AI 的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这其中,DeepSeek起到了哪些催化作用?AI应用端有哪些细分领域具备比较好的投资机会?海通证券科技金融&计算机行业首席分析师杨林给出了详细的解读。
问题1: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宣布要接入DeepSeek。由于 DeepSeek
R1 模型训练和 API 的低成本优势,是否会改变 AI 应用开发的资金预算分配和投资策略呢?
杨林:DeepSeek 的出现确实会改变很多。大家在 AI 领域的投入和未来应用场景都会受影响。首先,DeepSeek 代表了国内的模型已经有了比肩国外顶级模型的能力。其次,它的成本实现了大幅下降。大家知道,在一项新技术应用时,能否落地普惠,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实验室里能走通的技术,要让老百姓能在实际应用中使用,成本至关重要。而 DeepSeek 带来了成本的大幅下降。第三个,它是开源的,这样就带来了技术的普惠和平权,所以社会各个行业、各个场景相对来说都可以使用。未来,大家会加速大模型在应用端的渗透,会把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应用端。从模型端来讲,也代表了国内的模型有了比肩全球的能力。所以整体上来讲,会加速 AI 应用的快速渗透。
问题2:DeepSeek 出现之后,从投资的角度来考量,像AI芯片、AI硬件和AI软件这些细分赛道,哪个细分更具备投资潜力和价值?预期是否会发生一些变化呢?
杨林:DeepSeek 其实让整个 AI 产业链向前迈了一大步,因为成本对于落地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芯片端,也就是上游的训练端,因为它相对来讲训练成本更低一点,而且对训练芯片的性能要求没有以前那么苛刻。这样的话,其实对整个国产的 AI 芯片是非常利好的,而且国产芯片与国产模型适配起来也更加容易,所以国产的训练芯片未来肯定是有更广阔的前景。这是第一个。芯片之后对应的是整机,比如说服务器、IDC 这些,也包括这两天市场反应比较剧烈的数据中心、云服务商。因为它是开源的,大家都可以部署,大家都在用,对于算力的需求就出现大幅增长的状态。如果大家最近在 PC 端网页端去用过,会发现很容易服务器宕机,就是因为需求太大。对于下游的各种应用场景来讲,其实最近大家也在积极进行适配。以前海外一些头部的高性能模型对国内 API 的调用是有一定限制的,现在国内出现了性能能够比肩海外头部大模型的模型厂商,而且还是开源、成本又低,大家都在积极部署,不管是通过云服务方式,还是在本地,因为它提供了很多版本。这样在短时间内,不仅仅是 C 端应用,像手机端和网页端用户量快速提升,在 B 端大家也在积极将其与本身产品结合,像各种软件,比如说 OA、ERP 等。另外在端侧智能方面,因为一旦对算力要求没有那么高,像手机、电脑就可以部署,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且有性价比。所以对于整个端侧,包括机器人层面,也会出现很多机会。所以它是对整个产业链,从底层的算力芯片,到中间设备,再到下游行业应用,整体往前迈了一大步。
问题3:从目前来看,AI 在哪些行业的应用是最为成熟的?未来 AI 会应用到各行各业,那在未来,哪些行业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杨林:现在大家谈论 AI 很多人还是把更多注意力放在生成式 AI 上,其实在 2015 年之后,判别式、视觉领域就已经很成熟了。像我们经常在机场、高铁站的人脸识别、摄像头的图像识别,包括在医院里面的一些影像的 AI 辅助诊断,这些都是非常成熟的领域。另外,生成式 AI 现在在写代码、数学推导方面能力也很强。基本上我们去交流的一些上市公司,在代码方面,大概 20% 左右的基础代码都可以让现在关注的所有生成式 AI 去帮忙完成。所以在规则性强的领域,生成式 AI 应用已经很成熟。这一波的生成式 AI 带来了 AI 的泛化能力更强,比如在写作、文案、创业营销等场景,还有生成图片、生成视频。比如说最近《哪吒》很火,像这种国产的动漫,未来可能可以通过 AI 去生成,会大幅度降低成本,而且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