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速递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李湛:短期聚焦“稳内需” 中长期通过税收优惠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科技自主和绿色转型

第一财经2025-04-11 12:26:25

作者:上午市场零距离 ▪ 李湛    责编:张慜恺

举报

1.全球关税问题对经济与金融市场的深度影响研判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李湛:美国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加征10%-46%的关税,若政策长期落地,预计将拖累2025年全球GDP增速至少1个百分点,中国GDP增速也会受影响,美国衰退概率过半。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因关税上涨15%,叠加原有通胀压力,其CPI或升至5%左右;而中国等国面临外需压力,需通过内需对冲。关税直接冲击全球供应链(如日本、东南亚的转口贸易受抑制),并引发金融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全球主要权益资产、大宗商品(原油、铜)已出现超预期暴跌,美债收益率异常飙升反映市场对传统避险资产信任度下降。欧盟、中国,加拿大等经济体采取反制措施,而越南、墨西哥等妥协性经济体可能被迫调整贸易结构。未来区域合作联盟(如中欧、东盟)或成重要应对方向。短期全球经济面临“滞胀+衰退”双重压力,金融市场波动性或将持续高企;中长期则需关注产业链重构、非美区域合作深化及美元信用体系弱化对黄金等替代资产的长期利好。

2.降准降息与财政对冲政策展望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李湛:人民日报表示可以“随时降准降息”,市场普遍预测4月将实施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流动性)及降息0.3个百分点,以对冲外需冲击、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央行将淡化汇率和息差约束,优先保障实体经济流动性,并通过再贷款工具支持“类平准基金”操作(如汇金增持ETF)。财政赤字率、专项债及特别国债规模或进一步上调,重点投向基建、消费补贴及民生领域。短期聚焦“稳内需”,包括中央房地产稳定基金、家电以旧换新补贴;中长期通过税收优惠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科技自主(如AI、机器人)和绿色转型。货币宽松先行缓解流动性压力,财政加码则通过基建投资和消费补贴形成实体支撑,政策组合有望在二季度末初步稳住经济。

3.稳市组合拳成效与未来政策路径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李湛:汇金联合央行再贷款增持ETF,4月8日相关ETF成交额超1200亿元,带动沪指反弹1%,超30家央企启动回购。险资权益投资比例上调、国资增持等政策释放“底线思维”,A股估值已从极端低位回升。往后看,未来汇金“类平准基金”角色与央行再贷款支持有望进一步结合,形成常态化干预能力,重点托底沪深300等核心资产。社保、险资、银行理财等长期资金入市比例提升,央企分红率考核强化吸引配置型资金。优化减持规则、完善退市机制,推动资本市场从“政策救市”向“制度稳市”转型。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