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经营者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星河动力:大航天时代的逐梦者|中国经营者

第一财经2025-04-29 17:21:26

责编:葛伊

举报

从星空梦想,到商业化落地,民营火箭公司怎样“从无到有”,打破原有路径?技术拓荒后,如何叩问苍穹?本期节目邀请到了星河动力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百奇,看中国的商业航天如何书写属于自己的星辰传奇。

 

本期嘉宾:星河动力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百奇。星河动力成立于2018年,是国内第一家实现连续、稳定发射的民营火箭公司,截至目前,已经成功完成18次火箭发射,将7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致力于为人类低成本、高频次进入空间提供解决方案。

特约评论员:汉理资本创始人钱学锋

 

一、良性竞争助推商业航天发展

刘晔:对于民营火箭公司,星河动力和国家队之间是竞争的关系还是竞合的关系?

刘百奇:不管我们是国家的还是民营的企业,都是在市场的规则下有序地良性地竞争。因为我们最开始创业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希望我们的供应链都是民营企业的。但是现在,随着我们产业的发展,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我们的供应链应该也是商业化、市场化的。我们选择供应链的时候,是基于它的产品质量、它的成本、它交付的进度这样一个市场化公平的原则去选择。

刘晔:我们来听听钱总从投资人的角度,早期看这种商业火箭的公司,您怎么去考量它的未来的成功的概率、它的风险、怎么去挑选这个创始人?

钱学锋:刘总是从2018年开始创业。从资本市场角度,其实2018年是一个不错的年份,甚至是一个高峰期。但是实际上这个商业航空有巨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对这个创始人有各种全方位的考量,作为一个优秀创业者,他的执行力、甚至他的融资能力都很重要。他不能是个单项冠军,他必须是个全能冠军。他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如果有明显的短板可能也够呛。

 

二、民营火箭公司面临的最大拷问

刘晔:商业航天的技术要求是很高的。所以大部分的创业者可能是技术背景出身,他能不能运营好这家公司没有被验证过。那我们问一下刘总,那么投资人对您最大的拷问是什么?

刘百奇:我们做商业航天,当时最难的是什么?最难的是大家都觉得这件事情特别难,因为投资人如果认为这件事情很难,干不成,那么他就不会轻易地去投资。我们要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如果我们的小伙伴都认为这个很难,那么这些专业的工程师们也不会愿意加入这个创业队伍中来。所以说,当时我们在融资过程中,投资人最大的拷问其实还是对这个行业。我们到底能不能用更少的人、更少的钱做出更有性价比的火箭,对于早期成立的火箭公司来说,面临的更多的是质疑。包括对这个产业的质疑,也包括对团队的质疑。

 

三、火箭公司如何商业化落地?

刘晔:早期我们说航天梦,我们往往指的是火箭升空,但对于一家公司,尤其是一家民营公司,航天梦就是一个商业行为,那我们也来聊一聊星河动力的商业模式。

刘百奇:我们的火箭把客户的卫星或者是飞船这样的航天器从地面运送到太空中,运送到他指定的轨道上,向客户收取发射服务费,这个火箭公司它实质上就是一种太空快递公司。我们可以有多种的模式,有专车模式:整个火箭所有的运力都卖给一家客户。也有拼车的服务模式:我们可以把不同客户的卫星,放在一枚火箭上,然后一次性地把它们送到太空中去。针对这个模式,我们也设计了不同运力的火箭,从小到大一共是四型火箭。

刘晔:目前您的主要的客户大概有多少家,有哪些未来的可能性?

刘百奇:目前星河动力已经成功完成了16次发射,为24家卫星公司客户发射了63颗卫星。这些卫星涵盖物联网卫星、光学遥感卫星、气象卫星。我们现在发射这些火箭,目前还属于小运力的火箭。公司今年有运力1.6吨和8吨的两型火箭。完成首飞之后,我们会面向像国家的宽带通信卫星,采用一箭多星,进一步地提升我们的发射能力,也为客户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发射服务。

 

四、技术创新如何突破瓶颈?

刘晔:到底中国的火箭,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地实现回收,目前的挑战在哪里?

刘百奇:现在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两步。第一步,就是火箭在实现回收之前,对一个商业企业说,应该也做到一个足够低的成本,每公斤发射的成本能够降到2万以下。在实现回收之后,我们希望能够降到1万人民币每公斤以下。其实关于火箭回收的很多关键技术,国内基本上已经攻克了。我们做的是要通过工程去验证,实现火箭把卫星送入轨道返回来,并且能够多次很稳定地返回来。如果有一天我们的火箭实现回收了,但是一个火箭如果只重复使用了一次,并没有降低它的成本,一定是要使用多次,可能至少要五次或者十次以上,才能够实现成本的下降。

 

五、商业航天未来发展的新路径

刘晔:对星河动力未来十年,你有什么规划?

刘百奇:我们一般认为2015年是中国商业航天元年,相关的政策在那一年开始陆续地出台。现在我们走过了十个年头,对于中国的这批创业者来说,我们在第一阶段要解决的首要任务是从航天事业到航天产业。

第一步是先解决我们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如果说这一步我们建成了,第二步要是围绕地月经济圈,我们去建设月球基地,开发月球上的氦3资源。氦3资源我们知道它是一种非常有经济价值的资源。再往远走才是去往深空更远的地方,可能是火星,也可能是小行星采矿。我们公司把小行星采矿作为了一个远期目标,它需要运载能力更大更强的运载火箭。

但是针对火星上,是否要建立火星基地,是否要到火星上去建立移民?这个商业上的策划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论证。中国作为一个航天大国,正在向航天强国迈进。在整个航天发展的战略中,是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定力的。

刘晔:其实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国家近期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法》的征求意见稿。所以我们的民营公司未来参与这个深空探测卫星互联网的这个机会和限制有哪些?

刘百奇:《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法》的出台,其实等于是我们中国航天战略,就是使民营经济主体合法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意味着民营企业除了我们现在从事的这些纯商业的行业活动之外,我们也可以参加国家的这些深空探测。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

可能还面临一些自身的挑战。因为要走向深空探测,我们可能有些更多的技术需要去突破。对重大任务的执行能力也需要去提升。参与到国家重大任务是一种机遇,我认为也是一种挑战。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