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扩规模,国家政策精准“滴灌”,人工智能也开始加快步伐走入更加多元的产业落地场景。展望未来,上海交大人工智能与微结构实验室主任李金金认为,人工智能有望助力人类探索工业发展新规律,突破制造效能新高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路线一直以实体经济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为主,一个国家的创新,最终还是要反映到制造业里面,发展制造业绝不能放弃,也不能动摇。
近日,以“共享创新共塑未来: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为主题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本届论坛规模和参会嘉宾数量均达历届之最,共有来自美国、德国、瑞士等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机构的550余位嘉宾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