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美双方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后,跨境物流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对美货运航线进入了异常忙碌的状态。第一财经记者实地探访了深圳某跨境出货口岸。物流公司对记者表示,降关税后订单量得到了较大增长,在未来一到两个月可能迎来“回暖期”。也有商家直言,因前期被积压的需求集中释放,现在“被催着交货”。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随着7月9日美国关税谈判所谓“截止日”迫近,除了与英国达成框架协议外,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税谈判几乎都进展缓慢。而今天白宫发言人表示,“或许可以延长” 截止日,这一表态令关税谈判陷入到更为扑朔迷离的状况,今天《夜话》邀您重点关注。
90天窗口期已过去三分之一,但考虑到去往美国市场的物流时间,留给中国工厂的生产时间其实仅剩一个月。在浙江义乌,第一财经记者近日走访了多家外贸工厂,这些工厂除了开足产能交付美国市场订单,同样也在通过分散业务布局、开发高附加值产品等多种举措,突破关税壁垒,在贸易博弈中占据主导地位。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美国政府发起的 “对等关税”让国内的外贸企业备受挑战。而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的联合声明,为企业争取到 “90天关税缓冲期”。这一窗口期暂时缓解了短期压力,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仍如悬顶之剑。浦东外贸企业现状如何? 90 天后又将如何应对?记者进行了调查。
特朗普关税政策又有新的变数。近日特朗普政府向谈判国家下达所谓“最终通牒”,要求各国在周三前提交所谓“最佳贸易谈判方案”,否则将面临高额惩罚性措施。而美国与各国关税谈判进展缓慢,同时距离90天关税豁免大限还剩五周。此时特朗普发出谈判“截止日”意图何在?关税谈判又将如何进展?我们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