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有料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专访刘世锦:弥补终端需求中的消费占比缺口,是当务之急丨2025 下半年经济展望

第一财经2025-07-04 11:54:27

责编:杨恺宁

2025下半年,全球经济依然处于结构重估与风险交汇的不确定中,这对我们的内外需循环加大挑战,为此,本期被访嘉宾提出:要解决源头性问题,弥补终端需求中的消费占比缺口是当务之急。如何弥补呢?就是投资于人,可考虑通过进一步扩大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规模为手段,把国有资本收益注入养老基金,来弥补低收入人群公共服务缺口,便可将“不能消费”的资产转化为 “可以消费”的资源。

本期嘉宾:

刘世锦: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进入2025年下半年,全球经济正站在结构重估与风险交汇的关键节点,它包含了关税的不确定对全球贸易秩序的重构,美元信用裂痕引致全球货币体系重估,美债危机或导致全球无风险定价资产重估,同时,地缘冲突此起彼伏是否撼动全球政治秩序也在进一步观察中。

一方面面临如此复杂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我们也正处于创新和消费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内外需循环是否运行通畅?储蓄与消费的两个结构性偏差为何堵塞内需出口?无论关税是否扰动,出口规模特别顺差为何反倒影响内部消费?国有资本收益划转养老金是否畅通循环的最佳解决方案?

带着这些问题,第一财经专访了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

 

出口特别顺差,为何反倒影响国内消费?

第一财经:2025下半年依然受关税、国际地缘冲突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扰动,这对我们的经济有怎样的影响?

刘世锦:下半年的不确定性也很难判断。首先我们会考虑到出口,这几年出口对全局增长起了超预期的作用。但人们比较少关注的,顺差相当于一块用于外部的储蓄,当我们的顺差规模比较大,实际上会影响到国内的消费。

 

终端需求中的消费占比为何比国际低了20%?

第一财经:但矛盾之处在于,在关税影响下,如果外贸企业不抢出口,只有转内销,但我们本身也面临着内需不足,这种情况下,是否反而加重内需供给过剩?

刘世锦:对,实际上是触及到一个更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国内总体内需不足。

第一财经:您认为我们内需不足,根源是终端需求不足,这个终端需求是指什么?

刘世锦:终端需求指的是在 GDP中间把生产性投资这部分去掉,剩下的就是全部消费,包括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再加上非生产性的投资,其中主要像房地产和基建两者用于民生的部分,我们就称之为叫终端需求。

它是我们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一个真实的最终需求,或最终的出口。如果有一部分出口被堵住了,就会出现国民经济运行不畅。

第一财经:这个终端需求的出口,哪里被堵住了?

刘世锦:目前,和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们消费占整个GDP的比重低20个百分点左右,我们用了一个词叫做结构性的偏差。

这种情况很多年以前就出现了,但因为这么多年整个经济增长速度还是不低的,比如房地产和基建这两块非生产性投资都是高速增长的大增长点,相应地消费占比较低的缺口被掩盖了。现在,两个大的增长点下来以后,缺口就显示出来了。所以我们首先把终端需求中消费占比差了20个百分点,作为当务之急,把它补上去,这样整个国民经济才会顺畅地运转起来,这是一个源头性的问题。

 

如何弥补20%左右的结构性偏差?

第一财经:如何弥补20%左右的结构性偏差?

刘世锦:投资于人。

第一,要关注像教育、医疗、社保、养老,保障性住房等发展型的服务消费;第二,关注一些重点人群,特别在基本公共服务分享中,缺口最大的是近3亿农民工,近2亿进城农民工。

具体如何提升他们?实际上是要增加收入。

第一,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二,增加他们财产性的收入;第三,转移性支付。如此,源头性的问题解决好了,派生性的问题也就慢慢化解了。

 

如何把国有资本的收益由储蓄转为消费?

第一财经:为何考虑扩大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规模?

刘世锦:国民经济中有两个结构性的问题,一个是刚才讲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差了20个百分点,另外一方面,根据中国社会社科院做的2022年国家资产负债表显示,政府持有资产占全社会资产的比重较高,达到38%左右,其中大概一半左右是我们国有资本。

同时,2022年全国资产流量表显示企业部门储蓄率较高。我们全部储蓄55万亿左右,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储蓄分别是27万亿左右,各占一半。我们GDP总量120万亿左右,企业储蓄达到27万亿,其规模和在GDP中的占比在国际上来讲那是比较高的,而对应企业股权而言,国有资本占的比重是接近4/5,居民部门是1/5。

国有资本占比高,企业储蓄率比较高,在过去以投资驱动为主阶段是优势,但到了创新和消费驱动为主的阶段,是否可以做调整,将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扩大以后社保基金把这些收益注入养老基金,如此,国有资本的收益可由储蓄转为消费。

第一财经: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后,国有资本的收益如何由储蓄转为消费?

刘世锦:我们有一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人口是5.5亿,其中95%都是农村居民,他们所领的养老金是每月220块钱,还达不到农村低保600多块钱的水平。这5.5亿人占中国现在参加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人口的一半以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一项保险实际上影响到中国一半人口的消费。

所以我们能不能从这个角度入手,比如通过划拨较大规模的国有资本到社保基金,然后社保基金把这些收益可以注入我们养老基金,同时我们也可以把财政一些刺激性的资金拿出一部分来,也放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里边。这样,能不能把农村居民养老保险的缺口补上,由现在每个月200多块钱提升到三年以后的600多块钱。

第一财经: 由200元提升到600元左右,能提升低收入人群消费吗?

刘世锦:首先,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比较高,大概是0.8,就是他增加收入100块钱,会有80块钱用于消费。

另外,还有一个消费的乘数效应,如果养老金增加100 块钱,拉动经济增长量是超过100块钱的。

 

创新与消费驱动阶段,人民币和消费是怎样的关系?

第一财经:现在是“十四五”到“十五五”过渡时期,为何您认为这是转向创新和消费驱动的一个关键时期?

刘世锦:中国经济供求关系已经发生转折性的变化,已经由过去的供给不足变成现在的消费不足或需求不足。所以在这段时间,需求侧收入增长并不是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解决发展质量问题,也可以把它看成一种叫做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投资能力提升了,创新能力就增强了,所以我们到了创新和消费驱动的阶段。

第一财经:下半年,在内外需压力的化解方面,您认为还需要做哪些事情?

刘世锦:下一步,一方面我们是能出口的还是尽可能要出口,另外一方面我们要特别扩大进口,实际上就是扩大消费。

我们应该是制造强国,消费强国,下一步还得应该是个金融强国,金融要为制造和消费服务。

人民币和消费大国是什么关系,很值得研究。我们很长时间出口是有竞争力的,就是增加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下一步,我们要扩大消费成为消费大国,这样我们就要大量进口,能不能用人民币来结算,这样的话可能大量的人民币就成为离岸人民币,将来可能成为储备货币,地位会上升,币值会升值,这意味着,我们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以买到全球范围之内物美价廉的这些商品和服务,让中国人民来消费。

所以我觉得我们金融体系可能需要解决两个最基本问题;

一是培育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容纳全球领先的一些高科技的企业,成为全球投资者一个选择的对象;另一方面,我们的人民币能不能走出去,推动我们的消费,我觉得这个问题更值得认真地去思考,这就是中国所谓金融强国需要解决的问题。

 

制片人 张言

举报
相关视频
20'00''

专访卢锋:破解供强需弱格局,以公共资源配置改革促均衡增长丨2025 下半年经济展望

943 07-22 17:23
20'00''

专访管涛:稳定币不是美元救星 也难改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现状丨2025 下半年经济展望

美债波动加剧成风险资产,美元信用基础遭质疑,全球外汇储备份额创历史新低,稳定币会是美元美债的救星吗?多国加速推进监管框架,稳定币能否改变全球货币体系现状?中国将如何应对?

128 07-10 17:37
20'00''

专访黄瑜:增量提质与存量挖潜 助力房地产止跌回稳丨2025 下半年经济展望

2025年上半年,随着各项政策加快落实,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降幅继续收窄,商品房库存持续减少。但是二季度以来,市场数据开始出现波动。当下,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哪些新的情况?展望下半年,推动市场修复的政策发力点在哪里?“好房子”入市是否将带来更多需求和信心?2025下半年经济展望,对话黄瑜!

109 07-08 11:44
20'00''

专访刘尚希:提升财政政策效果,中央支出占比要提高丨2025 下半年经济展望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靠前发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1—5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6万亿元,同比下降0.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3万亿元,增长4.2%。下半年,财政力度会加码吗?如何提升财政政策的效果,以及如何培育地方可持续收入来源?第一财经《2025下半年经济展望》,对话刘尚希。

638 07-07 21:04
20'00''

专访刘俏:我们还有相对充足的政策空间去对冲外部不确定性丨2025 下半年经济展望

2025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增长实现5.4%的良好开局,展望全年,要实现 5% 的经济增长目标,其支撑和挑战在哪里?房地产的企稳能否在三、四季度出现?它的发展新模式又将以何种样态呈现?2025下半年经济展望,对话刘俏。

52 07-04 11:53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