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当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牵绊越来越深,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将形成怎样的相处模式?当人工智能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像人类甚至超越人类,它会给人类带来哪些潜在风险?当人工智能的治理变得至关重要,国际合作又存在哪些共识和挑战?
本期《两说》,第一财经主持人张媛将深度对话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委员会委员曾毅。作为我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领域的代表性人物,曾毅深度参与中国国家层面AI伦理规范与治理框架的制定,还作为中国代表在国际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在节目中,曾毅阐述了他对现阶段人工智能水平的判断,人工智能真正的风险所在。他提出治理和发展并不矛盾的观点,并详细回忆了在联合国磋商人工智能全球共识的细节。此外,曾毅还用中国哲学的智慧畅想了人类与人工智能相处的美好愿景。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7月23日周三晚22:30东方卫视《两说》节目,第一财经7月26日周六晚22:00播出。
过去十五年,全球资本市场始终笼罩在"美国例外论"的光环之下——这种根植于华尔街的信仰认为,美国凭借其独特的科技创新能力、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与美元霸权地位,能够永久性摆脱经济周期律的束缚。为什么说“美国例外论”正在收到挑战?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
尽管汇率预测充满不确定性,但历史规律与约占GDP 4%的巨大经常账户赤字形成的风暴,使美元长期贬值成为高概率事件。美元霸主的地位会因此而动摇吗?全球资产配置将如何洗牌?
美国关税水平已飙升至1930年代以来最高点,它将如何重塑美国经济?它会带来普通的经济减速,还是由政策不确定性制造的‘慢性失血’?"尽管关税冲击比4月预期温和,但35%的衰退概率意味着"每3次就有1次会踩中经济悬崖。
2025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达成的"联合声明"为全球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但这场博弈远未结束——美方取消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 并暂停24%的“对等关税”90天,中方也相应取消91%的反制关税,暂停24%的报复性措施。这种精巧的"条件对等"设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当美国平均关税水平触及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峰值,当"美元霸权终结论"再度甚嚣尘上,全球经济是否正站在秩序重构的临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