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9日发布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大幅上调0.8个百分点,至4.8%。
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与今年4月份相比,IMF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测从4%大幅调高至4.8%,0.8个百分点的上调也是所有经济体中上调幅度最大的。”
古兰沙进一步解释称,预测上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第一季度非常强劲的经济活动。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是中国对世界其他地区,包括欧元区、亚洲等国的出口强劲。另一个原因则是中美关税税率较4月时的水平大幅降低。“对关税将保持在较低水平的预期,显然会助力中国经济活动发展”。古兰沙补充道。
同时,IMF预计2026年中国经济增速4.2%。据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IMF预计,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速分别为3.0%和3.1%,较今年4月的预测分别上调0.2个和0.1个百分点。今年发达经济体有望实现增速1.5%,较前值上调0.1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速1.9%;预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速为4.1%,较前值上调0.4个百分点。
古兰沙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贸易形势仍主导全球经济前景。虽然贸易谈判出现了一些令人欢迎的进展,为全球经济的韧性提供了支撑,但整体关税水平仍处于历史高位,全球政策环境依然充满高度不确定性。
此外,其他几个因素也起到了作用。
首先,对未来关税的担忧导致今年一季度对美出口大幅激增。这种提前出货支撑了欧洲和亚洲的经济活动。
其次,随着全球通胀持续回落,金融环境改善,货币条件有所放松。
其三,自1月以来,美元贬值约8%。在以往的情形中,征收关税的国家货币往往升值,从而缓冲关税的冲击。然而,此次美元贬值却放大了关税冲击对其他国家竞争力的影响。人民币兑美元保持稳定,而欧元则大幅升值。
古兰沙表示,尽管贸易冲击可能没有最初担心的那么严重,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正在伤害全球经济,当前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仍低于今年1月的预测水平,并且约3%的全球增长率依然低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
 
    10月24日,IMF发布了《2025亚太地区经济展望》。预计亚太地区2025年经济增速达到4.5%,比四月预测提高0.6个百分点,预测2025中国经济增速为4.8%,比四月预测提高0.8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 Thomas Helbling 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指出,关税冲击小于预期,经济活动前置,国内政策缓冲都是导致地区经济显示更强韧性的原因。不过,IMF 预计 2026 年该地区增速将放缓至 4.1%,警惕关税的负面影响随时间累积。同时,中长期亚太地区需直面生产率增速减弱和老龄化以及内需疲软等多重挑战。他称赞中国去年九月开始的对经济再平衡的努力,并希望正在制定的十五五规划能在结构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更多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