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此刻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IMF:大幅提高2025亚太地区和中国增速预期

第一财经2025-10-24 10:00:06

作者:尹凡 ▪ 孔凡天 ▪ 徐峥巍    责编:沈璎

10月24日,IMF发布了《2025亚太地区经济展望》。预计亚太地区2025年经济增速达到4.5%,比四月预测提高0.6个百分点,预测2025中国经济增速为4.8%,比四月预测提高0.8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 Thomas Helbling 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指出,关税冲击小于预期,经济活动前置,国内政策缓冲都是导致地区经济显示更强韧性的原因。不过,IMF 预计 2026 年该地区增速将放缓至 4.1%,警惕关税的负面影响随时间累积。同时,中长期亚太地区需直面生产率增速减弱和老龄化以及内需疲软等多重挑战。他称赞中国去年九月开始的对经济再平衡的努力,并希望正在制定的十五五规划能在结构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更多发力。

10月24日,IMF发布了《2025亚太地区经济展望》。预计亚太地区2025年经济增速达到4.5%,比四月预测提高0.6个百分点,预测2025中国经济增速为4.8%,比四月预测提高0.8个百分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 Thomas Helbling 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指出,关税冲击小于预期,经济活动前置,国内政策缓冲都是导致地区经济显示更强韧性的原因。不过,IMF 预计 2026 年该地区增速将放缓至 4.1%,警惕关税的负面影响随时间累积。同时,中长期亚太地区需直面生产率增速减弱和老龄化以及内需疲软等多重挑战。他称赞中国去年九月开始的对经济再平衡的努力,并希望正在制定的十五五规划能在结构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更多发力。

第一财经:IMF刚刚发布了最新一期《亚太地区经济展望》。首先,请您谈谈这份报告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Thomas Helbling:2025年的经济形势比我们4月份时的预期要好。原因有几个:首先是在贸易方面,虽然关税冲击确实发生了,但冲击的强度没有预想中那么大。其次,有一个更具临时性的因素也起到了一定作用——那就是所谓的前置效应。但推动增长的不仅仅是贸易,还有人工智能周期的强劲推动。AI热潮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强劲投资需求。第三个因素是政策支持。此外,金融环境总体显著放松,美元走弱,尤其对新兴市场来说是个积极因素。因此,2025年的表现比预期更强劲。我们预计今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率为4.5%,到2026年将会略微放缓至4.1%,主要是因为关税的负面影响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显现。我们也强调,并非所有消息都是积极的。存在两大中期挑战:第一,中期增长趋势正在放缓,生产率增速减弱,劳动人口增长放缓,甚至在一些人口老龄化严重的经济体中出现下降。第二,许多亚洲经济体的内需依然疲软,尤其是消费复苏不完全,相比疫情前水平仍显不足。

第一财经:正如您所说,全球经济以及本地区的经济状况,都没有六个月前我们所担心的那么糟。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还是说真正的痛苦只是被推迟了?

Thomas Helbling:最糟糕的时期还没有真正过去,因为关税的影响会随着时间逐步累积。到2026年,其影响会更大一些,这也是我们预计增长放缓的原因。未来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因为前路并不轻松。在亚洲,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压力正在上升,这将导致更高的支出压力和财政压力,这将成为一个挑战。

第一财经:我能否这样说:由于美国的关税政策,这些地区的中长期增长前景将会黯淡?

Thomas Helbling:我不会说前景“黯淡”。我认为需要理解的是,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只是全球贸易体系中的一个子集或一部分。正如我们所强调的,除了与美国的关系之外,还有许多可以做的事情。正如我们所指出的,应该努力化解贸易紧张局势。IMF已经呼吁所有成员国在这方面采取更多行动——显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是第一点。第二个支柱是努力加强贸易一体化。在亚洲内部,自由贸易和区域贸易一体化仍有很大潜力。目前大部分贸易一体化发生在供应链层面,但在最终产品贸易方面,亚洲的区域一体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因此这方面的潜力很大。第三,正如我们的总裁所说,还有其他机遇,比如推进结构性改革强化私营部门释放国内需求作为新的增长动力。

第一财经:你们将中国今年的增长预期从4月份的预测上调至4.8%,但2026年只有4.2%。那么,中国面临的主要下行风险是什么?

Thomas Helbling:我们看到两个下行风险。第一是外部风险——如果贸易紧张局势再次加剧,这将成为一个下行因素。第二是在我们的基准情景下,我们预计明年的财政刺激力度将低于2025年。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应继续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特别是那些能够支持私人消费推动经济再平衡的政策,同时配合适度的货币政策宽松,并采取措施帮助地方政府改善房地产状况

第一财经:去年九月开始,中国做了重要的政策转向,试图将经济往消费方向进行再平衡。现在整个商业社会都在等待十五五规划,您的期待是什么?您觉得再平衡的趋势会在规划中持续吗?

Thomas Helbling:我们希望如此。我认为经济再平衡非常重要,正如我们长期以来所强调的,国内需求和私人消费需要在未来成为更重要的增长动力。还有很多可做的事情。目前城乡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短期内,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转移支付可以配合其他改革,减少农村居民储蓄的必要性,包括对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也会有帮助。其次,在社会保障方面,包括社会安全网、医疗、养老金等福利可以提高,并提供更多确定性。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也将增强消费作为增长动力的作用,从而推动经济更加均衡。

举报

文章作者

相关视频
09'32''

无人环卫设备加速落地 | 微研报

46 10-10 12:02
01'14''

2025社会保障与养老金融国际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42 09-22 14:11
09'22''

特朗普新“对等关税”来袭! 如何影响全球贸易格局?丨夜话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全球发动新一轮“对等关税”,税率从10%至41%不等,8月7日正式生效。本轮“对等关税”中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新“对等关税”又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怎样影响?中国企业如何“危中寻机”,哪些机遇值得期待?今晚《夜话》邀您重点关注。

84 08-01 22:07
12'38''

顶级投资人 | 瑞士百达:“美国例外论”轻微松动 将产生深远影响

《顶级投资人》本期嘉宾是瑞士百达集团管理合伙人Raymond Sagayam。1805年,瑞士百达集团在日内瓦成立,今年7月23日,迎来了集团成立220周年的里程碑。瑞士百达是瑞士第二大国际金融机构,也是欧洲领先的独立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之一。七位管理合伙人共同拥有和管理百达集团旗下所有业务,Raymond从业近30年,目前是百达七位管理合伙人之一。 2025年,随着美国关税政策扰动市场,全球投资人都开始反思已经持续了超过十年的“美国例外论”。Raymond认为,对“美国例外论”的信心已经开始动摇。未来5到10年,决定全球市场的大趋势是西方国家财政的不可持续和亚洲的崛起。而由于我们之前对美国资产过于依赖,所以现在对“美国例外论”即使只是边际上的动摇也将产生深远影响。

301 07-31 20:32
06'15''

除了延长暂停关税90天 中美关税谈判还有哪些看点?丨夜话

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经贸中方牵头人、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美方牵头人、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及贸易代表格里尔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中美经贸会谈。根据会谈共识,双方将继续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本次会谈为期约一天半,持续时间比之前偏短。那除了双方暂停关税延长90天外,这一天半的会谈还释放出中美关税谈判的哪些信号?今晚《夜话》邀您重点关注。

9 298 07-30 21:42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