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中国财经60分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央首推“双贴息”政策:9月号起个人最高享3000元贴息

第一财经2025-08-13 18:43:51

责编:张铭

昨天,多部门联合宣布/自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 和 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实施相关政策,被称之为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国新办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此次贴息政策具体覆盖哪些类型的消费?居民享受贴息需符合哪些条件?贴息额度如何计算?我们一起来看。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此次“双贴息”政策期限为一年,其中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对象为居民使用的相关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具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另一类是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这项政策直接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贴息比例为一个百分点,大体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3分之1。政策的实施期为一年,支持范围既包括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

 

财政部金融司司长于红指出,对于这两类消费贴息额度的计算略有不同,但同一借款人在同一家贷款机构获取的两类消费贷款贴息额度合并计算,以3000元为上限,

【对于单笔5万元以下的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以享受贴息1000元;对于单笔5万元以上的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来计算贴息,也可以多笔叠加,加上小额消费的贴息以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是3000元。】

 

针对个人消费贷款享受贴息需要做哪些操作?于红介绍说,借款人在申请个人消费贷款签订相关贷款合同的同时,只需要增加一个操作,就是要授予贷款经办机构相关权限,允许其识别贷款发放账户或者指定账户的交易信息。对于已经签订的贷款,贷款经办机构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等方式来取得借款人的相关授权。贷款经办机构将根据大家实际消费的情况,按照政策规定的要求来计算财政贴息金额,在定期收取贷款利息的时候,直接扣减由财政承担的贴息资金,借款人可通过短信、手机APP等方式知晓享受财政贴息的具体情况,不需要其他额外操作。于红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果一名消费者使用个人消费贷款,在政策执行期内花了20万元用于装修、购置家具家电等消费品,假设该笔消费贷款年利率为3%,在没有贴息的情况下,他全年需要支付贷款利息是6000元,享受个人消费贷款一个百分点的贴息以后,最高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这样就可以获得1/3的利息补贴。】

 

但于红/也强调,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支持的是/消费者合理的借贷需求/和真实的消费行为,如果借款人/使用个人消费贷款/用于非消费领域,或其他/违规套利行为,这些均不属于/政策支持范围,将无法取得/贴息资金。

而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则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也为1个百分点,服务业经营主体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指出,两项贴息政策分别从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来发力,将财政金融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与以往直接财政补贴相比,两项贴息政策的特点是和金融政策协同发力,发挥公共资金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金融活水,

【做个简单的测算,如果按照1%的贴息比例,意味着1块钱的贴息资金,有可能带动100块钱的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或者是消费领域服务业的供给,所以这是一个公共资金和金融工具的结合产生的撬动效应。】

 

廖岷表示,这两年不断加大财政和金融的配合,以放大公共资金的乘数效应,扩大政策覆盖面。本次推出的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是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提振消费的又一次创新探索,目的是通过进一步降低居民和经营主体信贷成本,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同时,提振消费、畅通经济循环。后续将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流程。期待这样的政策/能精准高效/支持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同时这些政策/也可以/和正在实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让人民群众/在消费过程中/得到更多实惠。

【这两项政策到期后,我们还会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的期限。】

 

中国人民银行信贷市场司负责人/车士义/则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截至6月末,不含个人住房贷款的/全国住户消费贷款余额21.2万亿元;全国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经营主体的贷款余额2.8万亿元。此次出台的两项贴息政策,与人民银行/前期出台的/消费领域金融支持政策/着力点一致,有利于产生1+1>2的政策效应。

【一方面 贴息政策通过对贷款利息支出的补贴,直接降低居民消费和企业经营的融资成本,减轻财务负担,另一方面再贷款政策将政策激励与银行对消费领域信贷投放相挂钩,通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提供低息再贷款,促进银行加大消费领域信贷投放,让利于经营主体,此外消费贷款利率由银行综合考虑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溢价等因素,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确定,贴息部分由财政资金直接补贴给老百姓,在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同时,也兼顾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性。】

 

而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特别提及,就服务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贴息政策而言,经办银行/首先要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行业,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特别是针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要发挥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作用,指导银行/精准对接,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金融监管总局将动态跟踪贴息贷款流向,防范贴息资金套取挪用风险,并指导各金融监管局将贴息政策执行情况纳入日常持续监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我国首次将财政贴息工具应用于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多位专家表示新政将以“真金白银”支持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朱青认为,这是我国财政贴息政策的一次重要创新。

【财政贴息是一个传统的财政政策工具,过去我们主要用在企业的信贷的贴息,比如说像技术改造等等。这次也是首次用在了个人消费贷款,目的就是把这个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结合,通过这种贷款贴息来刺激个人消费。这样的话使我们的这个内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更加的顺畅。】

 

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一峰对贴息政策的具体效果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表示,政策一方面将直接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另一方面将降低消费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成本,帮助经营主体保持生产经营持续性。还将激发相关经营主体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扩大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消费贷款和相关贷款投放,并将利率稳定在合理水平。

【财政贴息采取“先拨后贷”方式,利率为年化1%,大体相当于目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利率水平的3分之1。领取贴息后,优质客户消费贷款利率将进入二字头,相当于利率打了7折,能够明显降低消费信贷融资成本,增强消费信贷融资需求稳定性,切实减轻居民负担。】

 

对于下一步政策执行和安排,招联金融首席研究院董希淼表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增强,强化贴息政策与已经出台的消费品以旧换新、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协同,

【形成叠加效应,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用,更加有力有效的促消费、稳就业、扩内需。对居民而言,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申请消费贷款,需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金融机构应根据消费者职业收入、负债、应用状况等准确判断还款能力,进一步加强对贷款用途和资金流向的监控,确保相关贷款不被挪用、贴息之间不被套取。】

据悉,《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出台,共有23家金融机构/入围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方案一公布,多家银行/就火速响应。

截至发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行及多家商业银行均发布公告称,将积极响应并严格执行《关于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 的通知》,依法合规开展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相关工作。

其中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浙商银行表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上述通知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均称,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多家银行还表示,没有委托官方渠道以外的任何机构、人员代为办理,请广大客户谨防各种形式的诈骗,保障财产和信息安全。

此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等银行表示,后续将通过手机银行App、官方微信公众号、官网、营业网点等渠道公布办理流程等实施细则。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