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在创出10年新高后震荡加剧。8月20日,指数在低开后一度跌至3704点。不过午后在半导体等板块的带动下,继续刷新年内新高。对此,光大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宇生分析称,行情的上涨主要受到企业盈利在改善以及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所驱动。目前市场正处于牛市的震荡上行阶段,没有过热风险,未来要关注市场微观资金流动性情况。预计科技与消费板块的上涨逻辑将持续,财报季重点关注科技方向。
主持人:最近三个交易日,市场震荡加剧,当前的市场能否定义为牛市,如果是牛市,当前处于牛市的哪一阶段,核心驱动逻辑与前期相比有无实质变化?
张宇生:目前市场正处于牛市的震荡上行阶段
牛市分成大概四个阶段,当前处在牛市的震荡阶段,也就是牛市第三个偏中期的阶段,它的起点可能来自去年9月份开始。现在整个市场已经从之前更多的去反映政策,去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偏好的提升和信心的提升,逐渐转向了在基本面逐步修复之下,整个市场有持续增量资金流动,并带动市场不断上行的过程。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微观层面上企业盈利在改善。比如TMT、高端制造、消费等等。我们都看到了这样的一个景气和业绩的改善。这个其实是市场上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另外一方面来自于增量资金的持续流入。比如两融资金创下十年以来的新高。又比如中长期资金,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实质性变化。
主持人:未来1-3个月,影响市场的关键变量有哪些,策略上应进攻还是防御?
张宇生:未来关注市场微观资金流动性情况
未来1-3个月,我们觉得主要关注三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经济和企业盈利的边际变化。今年整个经济表现仍然是超预期的,我们可以观察到在一二季度的时候,GDP增速表现都不错,微观层面之上,一季报包括中报目前已知的部分业绩数据也都有不错的表现。无论是宏观基本面,还是偏微观的基本面,整体的改善都是市场持续向好的基础。往后去展望,1-3个月,一来有中报的披露,二来有三季报的这样的一个预告,包括实际数据的陆续披露,这些都可能成为对市场进一步的支持。第二个关键点仍然来自于流动性。市场赚钱效应对于微观资金的吸引大概率仍然是会持续的。第三个方面可能会来自于一部分政策方面。比如说前期的一些反内卷政策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我们觉得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进攻仍然是一个相对更加具有性价比的方案。换言之,我们仍然看好市场和指数的一个持续表现。
主持人:当下金融、科技、消费板块上涨逻辑能否持续,哪些板块可能成下一轮的热点?
张宇生:预计科技与消费板块的上涨逻辑将持续
如果我们去观察前一段时间的强势板块,包括刚才提到的金融、科技、消费这样一些板块,我觉得不同板块的上涨逻辑可能还是略有区别。比如说对于整个金融来看,银行为代表的这部分公司,其实还是受益于中长期资金,尤其是低利率环境之下,中长期资金的持续流入。而反过来,科技和消费更多的跟产业本身的趋势有关。从科技来看,其中既包括了类似于AI、机器人为代表的一种新兴产业的逻辑,也包括了不断追赶,甚至有望实现超越的逻辑。对于整个科技来看的话,核心可能是来自于整个产业的逻辑。那么对于消费板块来看呢,情况可能又略有区别。因为今年消费的核心看点仍然是在政策补贴之下,国补之下,所观察到的部分消费数据的持续好转。如果去展望这三个方面未来变化,我个人其实相对更加看好科技和消费两个板块的中长期逻辑。
主持人:当前市场情绪是否可持续,是否有过热的风险?对资金流向有怎么样的影响?
张宇生:市场目前没有过热风险
对于整个市场情绪来看,我们觉得当前其实是回到了一个相对偏均值的水平,离过热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去看市场的估值,我发现它已经达到了一个历史均值偏上60%,70%分位数的水平。但是这样的静态其实是跟历史做一个对比。但我们目前的情况跟历史不一样。比如说从估值的角度来来看的话,毕竟整个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全社会的一个资本回报率都在往下走,这也会使得股权市场这样一个潜在的预期回报率会有一个相应的下行。所以我们去看一些相对的指标,比如说股权风险溢价,当前市场其实处在这样的一个均值附近的位置。如果我们去看两融余额,同样创下十年高点,但过去十年中,A股的市值也有非常明显的提升,市值已经突破了100万亿。指标处在均值附近,不必太过担心这样的过热风险,那么对于整个资金流向来看,我们觉得现在的资金其实很大程度上建立出了一个正的循环,从资金的流向到赚钱效应。我觉得偏居民的这部分资金大概率会持续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会持续的流入市场。包括偏中长期的一部分资金,部分保险资金也将会持续流入市场。
主持人:当前,半年报正在密集披露,哪些行业业绩有望超预期,又有哪些行业面临压力?各行业的估值情况如何?
张宇生:财报季重点关注科技方向
整体来看我们会发现,半年报大多数行业的数据还是在这样的一个边际改善的进程之中。一是去年基数本来就偏低,因为去年的中报或者去年的二季度是一个经济相对面临压力,同时上市公司也面临压力的一个时候。所以总体而言,我们是能够观察到今年二季度的中报大体延续了去年三季度以来的边际改善的进程。如果分行业来看的话,我觉得改善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方向仍然跟部分科技有关。比如说TMT为代表的部分行业,电子计算机的业绩改善幅度可能相对会比较明显一些。所以从财富要进角度来看的话,科技方向值得关注。另外一个方向可能会集中在部分的中上游的制造业和周期品。但是对于这一部分板块的改善或对这部分个股的改善,或许主要跟去年相对低的基数有关,因为去年他们的业绩不佳,所以今年从绝对增速来看,他们可能会处在一个相对偏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