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今天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在会上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粮食库存充裕、市场平稳。
数据显示,5年来,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局长刘焕鑫指出
【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总体稳定,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粮食库存充裕,市场平稳。中国人的饭碗端的更牢,更有层次感。】
刘焕鑫介绍,十四五时期,我国粮食流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从设施条件看,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7.3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粮食流通效率不断提升。从应急保障看,由粮食应急储运加工企业和应急配送中心、供应网点构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从产业发展看,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产业强、供给优。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粮食产业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知名品牌、优质产品竞相涌现,粮食这个传统产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刘焕鑫在会上还表示,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近四分之三,涉及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正在陆续展开,将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目前市场化收购,已成为我国粮食收购的“大头”,占到了收购量的九成以上,有效发挥了畅流通、增活力的作用。政策性收储,包括对小麦、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和对相关品种组织各级各类储备收储,有效发挥了稳预期、兜底线的作用。实践证明,我国采取的“市场化收购+政策性收储”的政策,是符合国情、粮情的一项制度安排,应继续坚持并不断完善。
以上由第一财经广播AI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