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向世界分享了中国“人造太阳”的进展: 预计2027年竣工,有望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实现聚变发电的装置。本月初,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项目建设已经取得关键突破,装置主机的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BEST, 全名是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是我国在合肥正在建设的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今年5月,BEST总装工作正式启动,预计两年后建成。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核聚变被视为“终极能源”,其原料氘可从海水中提取,近乎无限。一杯海水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且无放射性污染,可以降低能源成本,优化能源结构。分析指出,未来,核聚变的大规模应用预计能将煤电占比从目前的35%左右降至5%以下。
可控核聚变有人造太阳之称,被誉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终极能源”。围绕这一话题,2025浦江创新论坛也将举办一场未来能源相关的分论坛,邀请国内外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主流技术路线的创新协同与商业化前景。而在论坛前夕,第一财经记者也邀请到激光聚变领域国际最重要奖项-泰勒奖章获得者张杰院士,详细解读了中国激光聚变技术的最新进展。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当前,中国企业对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正显著提升,不再局限于政策响应,更将其视作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由第一财经、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2025零碳峰会现场,普洛斯中国有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普洛斯将从源头设计及全生命周期低碳理念出发,凭借全球实践经验,助力中国企业完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新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由第一财经、长三角国际绿色发展联盟共同主办的2025零碳峰会现场,《长三角企业绿色低碳创新案例集》正式发布,此次入选的9个案例充分展现了长三角地区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智慧。其中由南京天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的江苏三房巷ORC发电项目,运用先进的低温余热发电解决方案,实现了能源转化与利用效率的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