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听 > ESG实践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对话瑞泉茶产业董事长、瑞泉岩茶博物馆馆长黄圣辉|ESG+20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系列访谈

第一财经2025-10-31 09:30:00

责编:顾晓燕

行动企业:福建省瑞泉茶产业有限公司
可持续发展领导力对话者:黄圣辉 福建省瑞泉茶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瑞泉岩茶博物馆馆长

“柴米油盐酱醋茶”道出了茶是中国传统的日常饮品,而“琴棋书画诗酒茶”则传递着品茗堪为中国文化的雅趣。茶背后所蕴含的种植、制作技艺、品饮哲学,共同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探访瑞泉茶产业,则是以瑞泉为引,探究中国茶文化的传承,以及绿色种植对茶产业的影响。

瑞泉茶产业的历史可追溯到300多年前,作为这家老字号的第十二代传人,福建省瑞泉茶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瑞泉岩茶博物馆馆长黄圣辉致力于以品质为先,推广茶文化的传承。

谈及建立瑞泉岩茶博物馆的初衷,黄圣辉表示,中国茶有千年文字记载的文化根基,而古代那条重要的万里茶路,起点就在武夷山。在他看来,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岩茶博物馆,让茶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向更多的大众、各国的民众来普及。”

在坚守传统的同时,黄圣辉深谙科技赋能的重要性。“我们讲科技它是赋能这个产业,让它的价值更大化。”他与高校合作,通过科技数据的研究,力求为传统制茶工艺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做了一些科技数据的研究,比如说土壤的研究、生态的研究,苗种技术的创新,再加上深层次茶里面这种内含物的分析,补足传统的部分。”

目前,瑞泉56000平方米茶文化博览园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其中世界乌龙茶种质资源圃与基因库的规划布局,将为全球乌龙茶品种传承与创新提供重要平台。黄圣辉解释道:“未来我们要把种质保护好,再给它创新好,这也是科技的一部分。”

他分享了一个令人警醒的数据:中国乌龙茶在古代记载有800多个品种,到现在只留下了300多个品种,很多品种面临失传风险。面对这一严峻形势,黄圣辉呼吁把这300多个品种保护好,未来再通过创新,培育一些国家优质品种。“让这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真正能赋能到茶农的身上,让他们的受益更大。”

在农药残留问题备受关注的今天,黄圣辉认为:“在我们记忆中,我们的祖辈做茶是没有农药可喷,根本没有创造过农药。”他相信自然的力量,“我是觉得上天给了你这棵茶,就给了你生态链,它的虫害的生态链的特性,它已经给你布局好了,只要你人为不要去破坏这个生态,这一杯茶,它一定是最健康的。”

如何在追求产量的同时还能保持品质?黄圣辉认为,第一,通过科技赋能改善土壤环境、升级种植技术;第二,使用更传统的种植方式,如“客土”。他详细解释了“客土”这一传统技艺,每三到五年,他们会把新鲜的土壤填入茶树的根部,然后把旧的泥土给它覆上去,新鲜的泥土客到这个茶叶的根部里,让新土充分滋养茶树根系。

瑞泉以“客土”的传统方式为主,同时还与福建省农林大学廖红教授合作,深耕土壤和生态的管理,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谈及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的初衷,黄圣辉表示这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坚定信念和深刻认知,“瑞泉希望通过ESG的平台理念与全球标准接轨,与更多全球优秀的企业,共同来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学习全球优秀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们的茶产业在绿色转型的过程中贡献力量。”

在企业管理上,黄圣辉认为第一位是保障品质,构建好武夷岩茶品质的护城河。黄圣辉表示,一杯好茶的背后,是生态的保护、科技的赋能、文化的传承,更需要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定践行。

本期“ESG+20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系列访谈走进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会员企业——瑞泉茶产业。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驻华代表刘萌,对话瑞泉茶产业董事长、瑞泉岩茶博物馆馆长黄圣辉,探讨如何将现代科技与深厚传统相结合,推动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茶为媒的传统文化传承与经营之道。

举报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