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昨晚(11月9日)在广东奥体中心举行。这场75分钟的视听盛宴不仅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魅力,更以多项科技创新成果惊艳全场。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使用不是火的主火炬塔,这团科技之火是如何点燃的呢?开幕式园水舞台又带来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开幕式共约75分钟,主创团队创新完成了把大海搬到场馆的舞美设想,首次将同心圆与水面舞台结合,凸显了湾区特色,也展现了粤港澳三地一海相连同根同源。依托大面积的水舞台设计,芭蕾舞演员跳起了水上芭蕾,武术演员上演水上漂绝技,为观众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十五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黄沛凌表示,
【这么大面积的水舞台其实是非常少的。因为水当它没有风没有雨的时候,它是一面镜子,一面硬硬的镜子,然后去映衬着整个现场,让我们的整个表演更有动感,更有灵动性。】
十五运会开幕式总制作人王锐祥则透露,
【我们要提倡简约、安全、精彩。所以在简约这方面,这么大的一个舞台,本身它有两万多平米的舞台。我们为了把它缩小、聚焦,弄成一个圆形的,一方面是水,一方面是一个圆形的舞台,里面才五六千平米。这样子的话,我们哪怕人少一点,我们也可以控得住场地。我们现在这是一个很巧妙的,用几千人就可以感觉上非常丰满。】
开幕式的最高潮莫过于火炬点燃环节。与往届不同,本届全运会首次采用了非真实火焰的主火炬塔。火炬手踏着水舞台的水浪而来,拾级而上,点燃的是一簇以电能驱动的"科技之火"。通过先进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绿电,配合雾森系统的精准调控,火焰的亮度、照度以及摇曳的形态都是由光影精准的描摹,呈现出既逼真又梦幻的视觉震撼。
而点燃科技火焰的原火,来自于南海1522米深处的可燃冰——一种在低温高压下由天然气和水分子形成的结晶物质。一个月前,我国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遥控潜水器在南海海马冷泉区采集可燃冰,并在海底直接将其分解为天然气。科考船甲板上的太阳能光伏板产生的清洁能源,通过特种电缆输送到海底,成功点燃了这簇"冰中之火"。
火炬承载着原火,开启了从深海之源到科技火焰的旅程。而完成这段跨越的不只有人类火炬手,更有AI驱动的智能伙伴,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跨步稳健奔跑于陆地,低空飞行器划过弯曲的天际,无人驾驶车队则在地面精准护航,共同呈现出一幅海陆空立体联动的科技传递图景。
从可燃冰开采到人工智能传递火炬,再到开幕式上的科技火焰,我们看到的不只是科技与体育的融合,更是一个国家以科技创新为周,面向星辰大海,坚定航向未来的壮阔决心。
以上由第一财经广播AI数字人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