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财社论: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需要解决好“两头”的问题

第一财经 2024-03-07 22:06:48 听新闻

作者:一财评论员    责编:谢涓

既要解决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也要深化农村改革,保障迁出人口的权益,逐步实现农村要素的资产化、流动化。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6.16%,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但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还有较大差距,目前仍有1.7亿进城农民工和随迁家属尚未在城市落户。有序推进这部分人群市民化是今后城镇化进程中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取消落户限制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落户限制。但为什么还有如此之多的农村转移人口没有在城市落户呢?关键是“两头”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和完善。

“前一头”,是常住人口能否真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另一头”,是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市之后,在农村的各项权益能否得到切实保障,农村各项要素能否实现资产化,从而有机会进入流通领域。

先来看“前一头”。农村转移人口落户城市,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住房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在城市里就没有家的感觉,而仅仅是一个工作挣钱的地方,人就只是一个过客。

农村转移人口到城市买不起房这不是短期可以解决的问题,收入与房价之间的落差往往难以逾越。但并不是没有解决住房问题的办法。比如,把有稳定工作的已婚农民工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可以收购烂尾楼或空置的商业楼盘,改造为保障性住房等。

去年9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多个部门就曾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城暖农民工”服务活动的通知》,要求积极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力度。今年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也强调,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

困扰人们的问题还有子女教育。要消除农业转移人口子女接受教育方面有形和无形的障碍,公平地享受教育资源。这就需要对教育加大投入,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另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涉及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互认等。这都是需要积极探索的,拉平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6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重点要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问题,推动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他强调,这些都是当前群众最关心、也是我们最关注的。

再来看“另一头”。有了农村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实现农村要素的资产化、收益化、流动化,农村转移人口才更放心到城市落户。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

土地是最重要的农村生产要素,也是农民的巨大财富,土地承包经营权长期稳定可以给包括进城落户的农村转移人口提供稳定持续的收益。

随着乡村振兴的积极推进,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他们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能够使资源产生更大效益,使土地承包权所有者获取更多收益。关键的是切实保障好农村转移人群的权益。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后是不是还要保留承包土地、是否还要保留宅基地,这些政策都已经明晰,不是应该争议的问题。

今后,要更加统筹部署完善要素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运行机制,着力抓好农村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探索农村居民住宅、集体建筑、基础设施等市场化运行机制。

根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大概万亿规模的新增投资需求,另外还有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我们的城镇化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市民化的提升空间更大,任务也更繁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解决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也要深化农村改革,保障迁出人口的权益,逐步实现农村要素的资产化、流动化。这“两头”都需要紧紧抓住,缺一不可。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