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邵宇老师的邀请,很荣幸参加一财号的“思想接力”活动。
我今天要推荐的第一篇是,北大国发院黄益平老师的《如何理解中国金融现象》。这篇文章是黄老师对40年来金融改革的思考,提出并回答了很多令人关注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中国政府在改革期间要保持对金融体系高度干预?为什么干预性金融政策没有阻碍经济的高速增长?并且使得金融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怎么集聚起来的?
第二篇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韦森老师《全球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的真实原因——源于货币“革命”的视角》。该文认为,在银行数字记账货币时代,通货膨胀已经不再是一个货币现象了。有形资产投资下降,而无形资产投资增加,导致了GDP增长停滞。该文对理解通胀和经济增速放缓,有不同视角的启发。
第三篇文章是,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所撰写的,《银行危机与政府干预——基于金融史的研究》。该文是以1935年白银风潮冲击下,中国大规模的银行危机为背景。对比的当时中国最大的两个金融中心,上海和天津的银行同业组织在危机中的表现。认为是由于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前者比后者表现得更好。但是,政府干预有利有弊。一方面政府干预,推动了银行业信息公开,降低了信息不对成所带来的恐慌和挤兑。另一方面,政府干预导致银行组织承担了更多的财政义务。从而使得金融市场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扭曲。
我邀请以上三位专家,参与一财号“思想接力”活动。
“思想接力”,我在一财号等你。
谁邀请了我?
我邀请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