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货币政策需进一步落实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动态平衡,把握政策调控的方式、节奏与力度。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性问题,对于确保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避免地方专项债不“专”的风险,地方政府必须不断完善专项债的管理机制和融资机制,全面降低专项债务规模扩大带来的风险隐患。
深入研究2022年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及实施方式,对于促进2022年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深入研究2022年财政政策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对于全面贯彻政府工作报告精神,促进2022年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将2022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5%,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政府积极主动作为的精神。
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实现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更高质量的发展。
2022年我们会面临很多挑战,但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与应对策略,只要我们的政策保持定力,严格按照科学有效的方法控制疫情,中国稳中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
2021年宏观政策不宜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必须把握好政策的时度。
在更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之前,政府不宜放弃GDP增速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只是诸多影响因素中的一个,如果仅仅据此来判断货币政策的取向,免不了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
当前宏观政策除具逆周期调节性质外,还需具跨周期性质。会议创新性地提出了“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并且强调“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我国央行“缩表”行为与流动性松紧并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有时“缩表”反而是宽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经济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