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58''

大咖对谈:中美贸易战走向何境?经济代价或倒逼务实谈判

美国关税政策摇摆对全球经贸格局的影响一直是市场热议的话题。在“上海论坛2025”上,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美国前助理国务卿帮办、卡内基中国中心主任华自强展开对话,就中美贸易战战术博弈展开讨论。双方均认为,经济代价累积将迫使美国重回谈判桌,而路径仍存不确定性。

297 04-28 20:18
01'27''

消博会低空消费潜力被激活:低空飞行器从产品变成消费品 陆地航母预计明年量产交付|一探

在第五届消博会,低空经济展区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之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低空经济正从概念逐渐走向现实应用。展区现场,亿航相关负责人表示,集齐“四证”后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已经从产品成为消费品,已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小鹏汇天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陆地航母预计在年底开启预售,将于明年面向大众开启量产交付。

64 04-17 19:14
01'29''

消博会掀起智能消费热潮 外骨骼加持轻松提起30公斤重物 智能翻译市场规模或超 20%|一探

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曾经在科幻电影出现“装备道具”已经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消费场景和实物产品。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智能外骨骼设备,普通成年人可以轻松提起超过30公斤的重物;人形机器人正通过与送餐机器人的协作配合,高效完成餐饮和商业消费场景的服务闭环;拥有人工智能大模型加持的智能翻译机,市场份额正从10%向30%持续迈进。一系列 “人工智能+”科技消费品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49 04-15 18:15
02'36''

横越15载的世博对话:舞剧《朱鹮》续写中日友谊 世博会博物馆再现上海记忆|一探

4月13日,2025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开园首日,以巨型中华书简为造型的中国馆成为全球观众争相打卡的焦点。而在这座镌刻着百句诗词的展馆外,上海歌舞团舞剧《朱鹮》演出团队飞赴现场,与15年前上海世博会日本馆的《拯救朱鹮》表演展开跨时空对话。此外,上海元素也在世博会中亮相,本次世博会博物馆打造的数字人文展项不仅展出历届世博会记忆,还将上海世博会15年的变迁浓缩于互动展项,以文化传承与数字创新,向世界递出新时代的上海名片。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719 04-13 22:09
37'02''

《数新风-洞见“模”力》 |打造智慧医院 AI如何让看病更高效?

82 03-11 12:45
11'15''

数新风 | 对话“开源孵化导师”贾斯丁•麦克里恩:一个顶级开源项目的背后 需要怎样的孵化器?

228 03-04 16:13
10'00''

数新风|对话“金融开源掌舵者”安德鲁•艾特肯: DeepSeek理论成本利润率高达545% 开源如何打通盈利模式?

141 03-03 17:30
14'08''

从扭秧歌到翻跟头 人形机器人如何争夺消费级市场|数新风

103 02-27 21:08
02'27''

客流显著增长,促销充分给力,上海春节消费市场动能全面激发 ︱一探•消费“申”观察

蛇年春节假期进入后半程,上海消费热度却在节节高,多个核心地段商场迎来了同比两位数增长的客流。为了把客流变成实际的消费力,政企双方合力提振——消费券、低门槛满减、买“金”优惠……各类举措为消费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让上海的消费市场动能和潜力被全面激发。

212 02-04 19:02
01'17''

达沃斯声音|专访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2025年我们会更积极地投入到新技术中 用绿色能源制造绿色能源

创新技术将工厂产能提高了28%

39 01-24 17:48
01'10''

达沃斯声音|专访曹宝记集团主席曹慰德:正在增加中国投资

准备在中国大量发展农业,到农村去做新农村建设。

37 01-24 10:56
00'49''

达沃斯声音丨美国麦克德莫特律所中国业务主席:中国企业出海处理国际法律问题预算不足 这是不对的!

中企出海在这两方面存在局限。

77 01-24 10:06
00'50''

达沃斯声音丨禾赛科技李一帆:物理AI是本时代最好的机会 中国企业有极其大的优势

物理世界叠加人工智能是本时代最好的机会

43 01-23 17:04
01'14''

达沃斯声音丨专访瑞士百达资管杜一:AI将通过三个阶段助力能源转型

70 01-23 11:42
04'16''

普华永道中国主席:我们需要重新赢得市场信任

“中国的CEO们对全球经济前景的信心平均高于全球同行”

137 01-22 22:17
06'22''

一袋益生菌牵出一个生态圈 一线调研外资深耕中国新路径︱一探

一袋中国产的益生菌出口东南亚市场,这似乎并不是一件特别的事情。但第一财经记者发现,在这袋益生菌的背后,是一家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搭建的一个生态圈:上游牵手研发机构,下游推动本土制造。这袋小小的益生菌或许暗示着外资深耕中国市场的全新路径。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91 2024-12-30 15:46
00'44''

“1度电1美分”!这里缘何能屡刷电价新低?|一探

近年来,中东地区成为很多新能源企业“出海”的重要“落脚点”。晶科能源2024年宣布,将与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的子公司RELC及沙特本土的Vision Industries联手,在沙特设立全球首个合资工厂。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中东在税收、土地、光照等方面,都具有较好条件,太阳能发电成本较低,以至于历史上多次刷新电价新低。

385 2024-12-10 15:44
03'17''

从输出产品到输出技术、经验、体系,新能源出海探索轻资产、本土化战略|一探·出海进行时

从早期的光伏、风电,到刚刚蓄力启航的氢能,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已走过十几年的历程。目前,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已经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出海探索,中国产品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虽然当前国际形势变幻莫测,但是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曾停止。

109 2024-12-09 21:50
13'01''

GSBN:电子提单为全球贸易参与者释放新的经济价值

80 2024-10-17 12:50
05'48''

这家中企为何能拿下全球最大储能项目?一台500升冰箱这样完成了循环再利用!|一探·从“新”出发

近年来,在政策指引下,绿色低碳领域涌现出一批新技术、新动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近日,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了新能源企业阳光电源以及海尔智家的再循环互联工厂。

166 2024-09-25 13:12
  • 姜一鹤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