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3''

海外品牌解锁中国市场 一边落户扎根 一边精准加码 进博首秀即提速|一览·进博会

两位进博会的“新朋友”,带着不同的发展诉求踏上展会舞台。一位是携香港上市之势、首秀即落地中国区总部的泰国网红椰子水品牌 IF,一位是深耕中国7年、借展寻求精准投资的新西兰儿童营养品牌小小伞。前者敲定上海青浦总部,同步推出新品加速扎根;后者对接渠道资源、深化市场认知,计划加码中国投资。不同的拓展路径,同样的信心与期待,进博会正成为海外品牌解锁中国市场机遇的核心钥匙。直击展会,一览全知!

84 昨天 18:25
03'20''

为绿色金融装上“风险雷达” 全国首个金融气象中心落地浦东|金融赋能看浦东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如何落笔。 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与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上海浦东如何作答这五道时代考题?为此,第一财经推出《金融赋能看浦东》系列报道,深入探寻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浦东样本”。 系列报道第四集,我们将聚焦绿色金融。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发现,绿色产业的“轻资产”特性与传统信贷评估体系存在结构性错配,而其高度依赖自然条件的“靠天吃饭”模式,又带来了传统风控难以覆盖的新型风险。本期报道中,记者将通过对环保企业、银行与全国首个金融气象创新中心的深入访谈,展现浦东的金融实践:一方面,银行正通过重塑信贷逻辑,破解“轻资产”融资难题;另一方面,一个融合了气象科学的跨界风控体系正在建立,为绿色产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全新解法。

5 30 11-07 21:51
01'38''

美国高端牛肉今年“进不来” 阿根廷“马哥”抓住机会 5年来出口中国占比从0到60%|一览·进博会

在第八届进博会,一位三次参加进博会的牛肉出口商“马哥”马海牛,谈到了今年参展的新目标: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美国高端牛肉今年很多“进不来”,这为阿根廷牛肉创造了一个绝佳的“窗口期”。因此,他此行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希望借助进博会这个大平台,加速推广高品质的阿根廷谷饲牛肉,抓住时机抢占中国市场的空白份额。他透露,进入中国市场五年来,出口量占比已经从0%上升到了60%。直击展会,一览全知!

142 11-06 23:06
01'33''

跟中国妻子学中文 卢旺达博士带非洲辣椒闯进博:让家乡同胞有尊严地就业|一览·进博会

在中国求学八年、拿下中科院生态博士学位,还收获中国爱情的卢旺达小伙Herman,带着家乡的优质干辣椒首次登上进博会舞台。依托中卢免税政策红利,他将非洲生态种植的辣椒带到了中国大市场,年输华300吨的同时,更希望借进博东风拓展客源、释放千吨级产能。这份跨越国界的贸易合作,不仅承载着他的创业梦想,更藏着让家乡农民实现“有尊严就业”、带动家庭发展的民生愿景,成为中非互利共赢的生动缩影。直击展会,一览全知!

131 11-06 21:19
01'14''

进博会的“老朋友”:投资7亿元建亚太最大总部及产业化基地 从“技术引进”走向“生态共建” |一览·进博会

2025年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起在上海举行。作为连续八届参展的“全勤生”,自2018年首届进博会亮相以来,直观复星始终将进博会平台作为全球创新技术的首发窗口,多款尖端医疗设备通过进博会完成首秀,加速实现“展品变商品”的落地转化。2024年,企业宣布其总投资达7亿元的上海浦东总部及产业化基地正式落成。8年进博之旅,直观复星完成了从“技术输出者”到“本土智造者”的关键转型。直击展会,一览全知!

56 11-04 17:16
01'01''

进博会的“老朋友”:“全勤生”展台面积增10倍 进博会的“结缘”已结出硕果|一览·进博会

2025年,霍尼韦尔第八次亮相进博会,作为进博会的“老朋友”成果颇丰。过去七年间,公司展台面积扩大了10倍,从首届的50多平方米增长到如今的500平方米;累计展出100余种新产品,签订100余份合作备忘录。其中,第四届进博会期间与天津滨海新区签约的增投项目成效显著,基地现有400余名研发技术人员。企业表示,将系统放大进博会商机,为客户、企业及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直击展会,一览全知!

5 78 11-03 18:46
03'50''

数字金融新实践:从市井烟火到科技前沿,如何破解融资难题?|金融赋能看浦东

金融赋能看浦东系列第三集,我们将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的“数字金融”。面对小微商户“短、频、急”的融资需求,建设银行上海分行整合公共数据、时空数据、经营评分数据推出“烟火贷”,迄今已服务浦东近200家商户、投放超1亿元;针对科技型企业数据资产甄别难,该行构建起覆盖10亿条记录的“价值流科创评价体系”,已完成对7.4万家科技企业的评级。与此同时,舜泰保理融合数字金融与产业金融,打破多机构数据壁垒,形成全域数据湖,依托大数据与AI算法,搭建全流程数智风控体系,实现业务尽调、审核、投后管理线上化。在浦东,数字化转型正为实体经济注入前所未有的活力,数据技术正推动金融服务从 “看得见”到“看得懂”,从“可触达”到“靠得住”的深层跃迁,引导金融资源更加精准、高效地流向实体经济需要的地方。

100 10-30 15:05
03'15''

一场交易会“链”动沪宁 企业直呼“来对了” 区域协同原来可以这么做!︱一探

10月26日,首届沿沪宁创新成果展示交易会在上海普陀区举行。第一财经记者在现场发现,这场交易会场地不大,但却让许多参会企业有了意外收获,直呼“来对了”。从一家芯片企业找到下游伙伴,到一家传统制造商对接上研发团队,再到一款金融产品的精准投放。这场交易会更像是一个高效的“撮合平台”,让沿沪宁产业带上原本分散的需求和供给,找到了彼此连接的具体路径。更现场、更财经,一探究竟!

85 10-26 22:48
01'30''

从3个月到2周!AI药物创新“最后一公里”被打通 2025顶尖科学家论坛见证科研范式变革

10月25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举行。在论坛期间的生命科学大会上,一款功能分子AI发现平台正式发布。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该平台各参与方了解到,通过应用该平台,苗头化合物的发现周期可从以往的约三个月,缩短至两周。同时,记者也观察到,在本届顶尖科学家论坛,此类AI for Science的科研范式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这一范式下,科学研究的数据用以训练AI模型,而AI则作为研究工具,反过来加速科学探索的进程,二者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95 10-25 21:13
00'42''

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未来十年 中国将成为对外投资主要输出国|2025外滩年会

近日,2025第七届外滩年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的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齐聚,以对话推动共识,携手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及首席经济评论员Martin WOLF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如今中国已成为制造业技术领域的全面领先者,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转型,未来十年的对外投资格局将发生逆转,中国将成为对外投资主要输出国,中国企业将走向全球。

24 10-24 16:40
00'52''

法兰西银行副行长:AI提高效率也带来风险 规模壮大再监管将为时已晚|2025外滩年会

10月23日,2025第七届外滩年会在上海举行。在论坛的圆桌环节,来自全球的财经政要、机构高管与学界领袖齐聚,共同探讨区域AI治理实践与全球协作路径。法兰西银行副行长Agnès BÉNASSY-QUÉRÉ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AI是金融领域提升效率的源泉,但同时也是风险的来源,当前围绕AI的国际合作已落后于形势。行业必须加速将AI纳入现有金融风险管理框架。AI发展速度极快,一旦其规模壮大再进行监管将为时已晚。

81 10-23 17:33
04'00''

从纺织厂到康养社区 当保险牵手创新药 浦东养老产业如何创先河?|金融赋能看浦东

《金融赋能看浦东》系列第二集,我们将聚焦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的“养老金融”。面对养老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慢”的固有难题,上海浦东正以政策为引导、以市场为载体,探索出一条银发经济的可持续路径。当传统纺织厂房转型为拥有700间公寓的康养社区,当创新药械企业携手商业保险机构,一幅融合金融力量与民生温度的养老新图景,正在浦东徐徐展开。工商银行浦东开发区支行创新推出“担保+信用”双轨模式,为“云栖兰亭”康养社区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实现低成本资金的无缝衔接支持。与此同时,保险产品也在实现从“赔钱”到“服务”的功能跃升。“沪理保”护理险打破传统定价逻辑,以服务代替现金赔付,真正贴近老年人照护需求。而在更广的产业链中,商业保险正助力创新药企提升药品可及性。从空间改造、服务升级到产品创新与生态构建,金融活水正渗透进入养老产业的每一环节。

5 152 10-21 10:12
02'12''

金融、科创、绿色等多领域“志同道合” 浦东与阿联酋深化金融投资合作

10月20日,浦东-阿联酋金融与投资合作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来自阿联酋的政府与企业代表团与浦东的金融机构、投资平台进行了深度交流。第一财经记者从会议现场了解到,上海浦东与阿联酋,这两个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在产业发展愿景上高度相似,正在寻找更多合作的可能性。从金融服务到科技创新,不同领域的参与者们,期待双方的产业对接能够更进一步。

54 10-20 20:03
03'33''

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海引领航运绿色转型 中国标准助力全球航运脱碳

近日,2025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在上海举行。本届论坛以“协作共促全球航运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聚焦航运绿色转型核心议题。与会嘉宾共识明确,大规模绿色燃料供给是行业低碳过渡的关键,而统一的全球安全标准则是转型加速的保障。论坛举办五年来,中国航运话语权持续提升。上海不仅在绿色航运技术领域跻身领先,更通过实践为全球提供示范。依托“第一造船大国、第一航运强国”根基,中国先发标准有望被全球接受,为全球航运绿色智慧转型注入“上海力量”。

48 10-20 17:26
04'00''

硬科技企业难被传统金融机构“信任” 浦东金融如何破题?|金融赋能看浦东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如何落笔。 作为金融改革的试验田与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上海浦东如何作答这五道时代考题?为此,第一财经推出《金融赋能看浦东》系列报道,深入探寻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浦东样本”。 系列报道开篇,我们将聚焦“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当一家芯片企业面临十亿级的“风险备货”压力,而另一家细分赛道的初创企业,被某银行经理质疑技术专利的变现能力时,传统的金融逻辑显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面对这一困局,浦东的金融体系是如何破题的?本期报道,我们将深入对话科技企业、银行与投资机构,解码一套“投贷联动”的新范式,如何让金融机构从看“财报”转向看“赛道”,并最终构建起一个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支持生态。

8 123 10-17 10:25
02'56''

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交易所和资管机构深度对话 推进全球资管生态协同共建

当前全球资管市场面临深刻变革,如何在新格局下寻求合作机遇,成为行业关注焦点。在今天举办的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直通全球交易所》线下特别专场,多位境外交易所和中国金融机构代表,围绕全球市场新格局下的合作与机遇,进行了深入探讨。

120 10-16 21:52
03'19''

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今天举行 以“开放再平衡”视角共话资管新机遇

由第一财经和中国银行联合举办的“2025上海全球资产管理论坛”今天举行,本次论坛以“驭变求新、韧性升维、开放再平衡”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金融行业领袖和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上海全球资管中心建设机遇,以及中国乃至全球资产管理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85 10-16 21:20
01'34''

特斯拉中国新车型要来了?有门店称价格或下探约3万元 业内:现款车型覆盖面有限|一探

最新市场消息称,特斯拉中国正推进两个新车项目,分别为现款Model Y、Model 3的减配版。第一财经记者走访上海特斯拉门店了解情况。有门店工作人员透露,目前确有减配版试验车在测试,但具体推出时间还未明确,减配版车型定价也有望下探。也有门店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未收到通知,对于新车型并不知情。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特斯拉此时推出新车型的消息并非“空穴来风”。

5 111 10-15 18:25
02'26''

从临床到市场:上海生物医药创新链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上海浦东在生物医药领域持续涌现了一批“全球首创”、“中国首发”的创新成果。但一款新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这条路并非坦途,而是依赖强大的生物医药创新链条支撑。作为2025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重要组成部分,10月14日,2025张江药谷产业生态全球推介会在浦东举行,如何打通从源头创新到市场准入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与会专家和企业家的核心议题。上海浦东凭借着平台建设和政策支持,加速将临床需求转化为创新成果。

81 10-14 21:12
00'55''

上海市咨会主席施万博士:中国AI产业让全球受益 当前国际局势下更应加强合作

第37次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今天举行,来自全球的顶尖企业家齐聚黄浦江畔,深入探讨上海的发展方向与中国市场的未来机遇。上海市咨会主席、罗氏集团董事会主席施万博士在会议现场表示,中国的人工智能等前沿产业展示出强大的创新活力,全球企业已从中受益。而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一年一度的上海市咨会,也再度释放出中国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决心与信心。

176 10-12 16:25
  • 丁玎

    产业部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