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中关村科技租赁:“算力”企业为什么需要我们?

79 03-28 21:08
01'03''

如何破解预防算力服务器资产价格跳水风险?

51 03-28 14:20
00'51''

当算力市场价格越来越“卷”,如何破局?

70 03-28 14:20
00'23''

全国首个融资租赁行业妇女工作专委会在沪揭牌

3月7日,上海市融资租赁行业协会举办了“妇女工作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上海市委金融办监管三处、静安区投资办、静安区妇联等相关负责人,上海融资租赁协会相关领导以及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和部分融资租赁重点机构的女性高管代表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104 03-10 17:53
06'43''

低空新局:机遇与挑战

2月24日,民用航空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修订草案规定,保障低空经济发展对空域利用的合理需求,明确划分空域应当兼顾低空经济发展需要,也被业界视为,低空经济空域需求将得到立法保障。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新风口,被写入31省市政府工作报告,那么在获得资本追逐的同时,“低空”产业还有哪些发展“障碍”仍要逾越?“低空经济”涉及的技术、安全、政策和商业落地,目前真实发展现状如何?辽宁省朝阳市为何能吸引诸多低空企业入驻?针对上述问题,第一财经记者在辽宁省朝阳市低空经济产业大会期间,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和低空企业。

201 02-26 15:06
01'43''

融资租赁公司如何避雷不靠谱的算力项目?

25 01-23 11:58
02'30''

如何识别靠谱的算力融资租赁项目?

48 01-23 11:58
02'37''

算力需求会伴随AI预训练减少而急剧下降吗?

37 01-15 15:38
02'44''

算力短缺与算力闲置为何会同时出现?

71 01-13 18:43
01'02''

平安点创租赁杨沛:要超越财务视角 服务科创企业

平安点创租赁杨沛:租赁公司习惯看第一还款来源,也就是收入。但早期科创企业的收入是很少的,所以看这些企业要换一个视角,不能只从财务视角来看它资产负债表和它的收入利润。第一、要从产业的视角来看,它在产业中的位置是怎样的。第二、国家政策,比如说在医药行业,药、器械、还有创新的东西,那么器械会排在第一位。第三、我们会看股权,因为科创型企业是股债联动的,如果有一些知名风投机构已投入了A轮或B轮,在辅助判断以及未来现金流来源上,我们觉得会更有底气。

74 2024-12-27 16:51
06'38''

实探粮食生产国家队的“大食物观”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部署2025年的“三农”工作。会议强调,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那么如何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农业科技的“组合拳”应该怎么打?一财探访了拥有600万亩耕地和900万亩草地资源,素有“北疆黑土粮仓”之称的呼伦贝尔农垦集团。观其农垦市场化改革,谈其农业科技发展。

144 2024-12-26 18:23
00'47''

远东租赁尹同飞:建议对科创企业放开无形资产租赁

56 2024-12-25 16:41
01'12''

租赁公司如何平衡科创类业务风险和收益?

37 2024-12-25 16:41
00'54''

医疗类租赁物价值评估难度大

32 2024-12-25 16:41
08'42''

探究中国与东盟经贸的“韧劲”丨懂行

2024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值3.36万亿元,增长10.5%,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9%,东盟连续4年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市场需求疲弱的当下,为何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依旧展现出强劲韧性,数字经济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一财经专访了 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中国东盟商务首席专家许宁宁。

76 2024-08-07 12:02
10'55''

两会问道 | 魏后凯:农强方能国强 以县域“小块头”撬动全国“大发展”

62 2024-03-09 14:58
02'33''

“投租联动”的浙江样本丨兴农方法论

第一财经调研发现,由于涉“农”投资规模大、项目建设周期长,存在较大不确定风险,达产后资本回报难以测算等因素,“资本”通常不愿“下乡”。

18 2024-02-02 09:17
03'14''

“三农”融资总是那么难!丨兴农方法论

第一财经《兴农方法论》节目组在广西走访时,当地一位“养鸡带头人”感慨:“银行贷款大多是锦上添花,很少雪中送炭”!

18 2024-02-02 09:17
02'44''

上海“五金”农民多开心丨兴农方法论

“土地”作为农村最宝贵的资源,是农村老百姓们生存的基础,在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花开海上”生态园,大约有120位村民常年在生态园打工。不仅如此,借助生态园项目,当地的村民们实现了打工有钱挣,土地流转有租金、门票收益有股金等“五金”收益,被大家称为“五金”农民。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村民收入,当地政府从2014年开始对2000亩范围内的600亩核心区进行整体开发,“花开海上”生态园项目成为上海首例农民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成功案例。

28 2024-01-30 11:22
13'20''

乡村里的“科技范儿”

138 2023-12-29 09:27
  • 宣继涛

    第一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