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成立后,迅速成为投资热土,中外企业纷纷入驻。在这一背景下,商事争端的产生在所难免。特别是对于一些跨国纠纷,由于各国法律体系差异较大,找不到明确的适用法律,案子往往会陷入僵局,增加了企业交易的风险。家长里短有了矛盾,都会找社区调解员当和事佬,大家给这样的调解员一个爱称——“老娘舅”。对于自贸区里闹起商业纠纷的企业,也有专业的“老娘舅”来化解难题。今天我们的自贸人是一位在中国生活了近30年的澳大利亚律师,孔宏德,他更喜欢大家称呼他为老孔。老孔啊,就是一位自贸区商事纠纷的“老娘舅”。
在上海自贸区成立5周年之际,第一财经整合梳理《聚焦自贸区》栏目十余位“自贸人”节目素材,全新创作,推出“五年自贸区 奋进自贸人”移动互联网视频产品,深入挖掘上海自贸区各行各业的人物故事,展现他们创业、工作、生活、学习的真实状态。为您传递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全国率先试点“一次检测、一次认证、一体通行”,首次实现全国自贸区原产地证智慧审签,设立全球中心仓,以“MCC前海”物流新模式实现全球集拼分拨。
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的302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中,有145项源自于上海首创或同步进行了先行先试。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实质性结束,标志着这一覆盖全球四分之一人口、贸易总额近7万亿元人民币的超大规模市场迈入规则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自贸试验区发展离岸金融,不仅能够促进金融领域内的制度型开放,还可能因为离岸金融的高密度规则刺激其他经贸规则的优化,是推动制度型开放最有效的方式。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的全面完成和未来的生效实施,将为区域和全球贸易注入更大确定性,有力提振地区乃至世界经济增长信心,为各国坚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