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汽车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众推出第三个独立品牌,在华切入中低端市场

第一财经 2019-02-26 17:45:30

作者:俞立严    责编:李溯婉

继大众、奥迪之后,“捷达”(JETTA)成为大众公司在华第三个独立品牌。

北京时间2月26日,大众公司在德国总部沃尔夫斯堡正式全球首发全新子品牌,继大众、奥迪之后,捷达(JETTA)成为大众公司在华第三个独立品牌。大众高层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此番是中德双方合作的结晶,新品牌将在成都生产。

切入中低端市场

在中国车市遭遇寒冬的2018年,一汽-大众是为数不多在中国车市抗寒取得阶段性成功的车企。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8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产销量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2%和2.8%,是28年以来的首度下跌,多家合资和自主车企跌幅较大。

而形成对比的是,一汽-大众2018年销量为141.7万辆,同比增长0.8%,一汽大众-奥迪2018年累计交付新车66万辆,同比增长11%,是2018中国国内豪华车市场单一品牌的销量冠军。

目前,一汽-大众要在车市寒冬中逆势扩张。这次一汽-大众推出新品牌脱胎于其颇富历史的捷达车型。时间追溯到1991年,捷达车型在中国汽车市场登陆,截至2018年底,该车型已经在中国国内累计销量达到了近420万辆,还保持着稳定的销量。

“捷达和桑塔纳都是神车,虽然如今很多90后00后印象不深。”见证大众进入中国市场历程的独立汽车分析师颜光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大众此前在华成功绕不开捷达车型,相当于高尔夫、甲壳虫在欧美市场的影响力。在颜光明看来,大众可以通过新品牌找回大众在中国人心中的记忆,既新推了品牌,又节省成本。

“这是中德双方合作的结晶。”大众中国CEO冯思翰(Stephan Wöllenstein)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这是第一次在大众品牌之下推出新的子品牌。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德方总经理穆海乐(HaraldMueller)则对第一财经记者透露大众将在成都实现新品牌的生产和落地。

捷达新品牌将于年内正式在中国国内推出,由一汽-大众生产销售新品牌将主打SUV产品,并于2019年先推出2款车型,首款车型有望于2019年秋季正式上市。

目前,新品牌的各项前期工作正在逐步开展中,其中经销商体系也已经搭建完毕,2019年的经销商数量有望超过200家。值得注意的是,新品牌还将共享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售后服务体系。在产品方面,新品牌将采用大众集团全球一直的生产制造工艺和质保体系,并使用包括MQB模块化架构、EA211系列发动机等在内的技术。

在各方关注的价格和市场定位方面,新品牌会将目标放在中国相对中低端的汽车消费市场,国内在这个价位竞争对手目前主要是吉利、长安、长城、奇瑞等一系列中国自主车企品牌。市场普遍认为,最近几年国产汽车发展十分迅速,中低端市场基本被国产车抢占,虽然中低端市场利润相对较薄,但是庞大的消费人群使得它的前景还是很被看好。

新品牌搭建是系统工程

根据中汽协新的数据,2019年1月,中国汽车生产236.52万辆,同比下降12.05%;销售236.73万辆,同比下降15.76%。车市寒冬还在继续,而中汽协此前的预计是2019年中国汽车销量将为2810万辆左右,与2018年基本持平,这意味着2019年中国车市和很多车企面临零增长甚至负增长的危险。

不过,作为合资车企的重要代表,一汽-大众并未相应调低预期。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孙惠斌对第一财经记者介绍,一汽-大众已经将大众品牌全年销量目标定为144.5万辆,高于2018年的141.7万辆,并且将“思·变”定为2019年主题词,而新品牌的推出是“思·变”的重要一步。

对于新品牌的推出,罗兰贝格合伙人方寅亮对第一财经记者表达了谨慎乐观的看法,在他看来,新品牌的搭建将是一个系统工程。眼前的好处是虽然没有了大众品牌,但是新品牌的消费者可以少支付品牌溢价,同类产品的价格会更实惠,相同价格的产品配置也可以做得更高。但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大众二字的分量将受到考验,毕竟一定程度上,消费者购买合资品牌,还是很看重品牌价值以及背后的品质,服务承诺的。

方寅亮指出,作为新品牌的捷达要成功,首先,.产品定位以及相应的客户群体定位要准,相关的营销等都要有针对性,避免错位。另外,针对目标客群在渠道,产品和售后体系要注意保持应有水准,避免消费者觉得没有了大众品牌后产品服务水准或标准下降的情况出现。“中国消费者还是很精明的,开拓市场和消费者得到实惠要努力做到双赢。”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